随着美国关税政策调整,跨境电商平台迎来涨价潮。部分商品涨幅高达100%,叠加亚马逊近千种商品同步涨价,美国消费者直呼 “购物车一夜变贵,买不起了!”。
据华尔街见闻报道,上周(4月16日)TEMU、SHEIN均向美国用户发出了涨价通知,称由于最近全球贸易规则和关税的变化,运营成本有所增加,公司将从4月25日起进行价格调整。
“由于近期全球贸易规则和关税的变化,我们的运营费用有所增加。为了在不影响质量的情况下继续提供您喜爱的产品,我们将自2025年4月25日起进行价格调整。”

据外媒报道,随着25号到来,至今日(当地时间4月26号),不少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都明显感受到平台商品的价格变化。
数据显示,TEMU本地仓商品涨幅10%-40%,非本地仓商品涨幅达50%-100%。例如,两把露台椅价格从61.72美元跃升至70.17美元;部分低价毛衣售价近乎翻倍。
图源网络:TEMU(本地发货)商品的价格变化
SHEIN一款泳装从4.39美元涨至8.39美元,涨幅91%;儿童抓绒裤、大码连衣裙等商品普遍提价20%-30%。
图源网络:TEMU(非本地仓)商品的价格变化
同期,亚马逊卖家也早已行动。SmartScout数据显示,自4月9日起,其平台近千种商品价格平均上涨30%。一款充电宝价格从110美元升至135美元,涨幅超20%。不过亚马逊反驳称,涨价商品仅占头部商品的1%,且平均涨幅为6%。
据华尔街见闻报道,SHEIN、TEMU平台上商品价格上涨还不是普遍现象,或许价格上涨将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
800美元免税红利终结
成本转嫁消费者
众所周知,此次涨价直接关联美国关税政策调整。特朗普政府取消针对中国小额进口商品的免税政策(原800美元以下商品可免关税),并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迫使企业将成本转嫁至终端市场。
美国小额免税政策始于1938年,2016年提升至800美元,中国跨境电商借此快速扩张。2023年,免税包裹数量达13.6亿件,较2015年暴增600%。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政策调整直接推高平台运营成本,而“全托管模式”依赖低价走量的TEMU、SHEIN首当其冲。“涨”声一片美国消费者集体社媒“声讨”
由于特朗普关税政策所导致的商品价格上涨,不但对平台的流量及销量带来影响,同时也对许多美国消费者造成伤害,并围绕“关税、涨价”等话题进行吐槽。
图源:WL123跨境电商
“我是不是疯了?是关税问题吗?
“我购物车里所有商品的总价几乎翻了一番,而且到处都在涨价。我之前喜欢的一件低价毛衣现在比之前贵上许多。”
“我对政治一无所知,困惑。这些新规和新关税到底有什么用?”
还有消费者表示:“制定政策的人根本不在乎对普通美国人的影响。”
“昨天我从TEMU购买时没有关税。今天,2025年4月26日,特朗普对中国的关税已添加到我的购物车中超过100%!那个***人根本不在乎它对普通美国人有什么影响!”
由此可见,特朗普政府对华关税政策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民意反弹。
美联社与美国全国民意研究中心(NORC)最新联合调查显示,77%的美国人预计关税将导致物价“大幅上涨”或“有所上涨”,近九成受访者对未来几个月食品杂货成本攀升深感焦虑。
根据4月17日至21日对1260名成年人的调查,53%的民众“极其或非常担心”关税政策将引发经济衰退,27%表示“有些担心”,仅20%认为风险可控。值得注意的是,反对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关税的民众比例从1月的46%升至52%,其中30岁以下年轻人态度转变最为明显。
更有经济学背景的网民剖析真相:
“关税由进口商支付给美国政府,但进口商必须转嫁成本给零售商,最终由消费者买单。当前关税规模已超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实际代价远超民众预期。”
面对民意压力,特朗普政府态度出现微妙变化。总统近期暗示“可能与中国达成协议”,财政部长贝森特也在闭门会议中承认,对华“贸易战不可持续”。但很显然业界已用行动表达抗议——今年美国股市下跌、政府债券利息攀升,企业纷纷取消盈利预期,并寻求关税豁免。
当前,跨境电商平台成为关税转嫁的“前线”。TEMU、SHEIN商品价格最高暴涨100%,亚马逊千种商品平均涨价30%。尽管平台试图通过本土化供应链、削减广告支出等策略自救,但消费者信心受损已成事实。
经济学家分析指出,美关税政策正形成恶性循环:进口成本上升→消费品涨价→民众消费意愿下降→企业缩减投资→经济增长放缓。因此美联社评论称,特朗普政府“广泛而随意”的关税执行,正将经济风险转嫁给普通家庭,而民众对政策合理性的质疑声浪日益高涨。
结尾援引中国外交部对美关税回应:
“单边关税措施与市场经济原则相悖,既损害中国企业合法权益,更大幅推高美国民众生活成本。我们敦促美方正视政策负面影响,尽早调整错误做法,以平等协商取代单边主义,通过对话渠道妥善解决经贸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