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特朗普政府被曝正酝酿大幅下调对华关税,但与此同时,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对跨境商家的税务审查力度空前升级。一则中国卖家因低报货值被追缴200万元关税的案例,撕开了跨境贸易合规风险的“冰山一角”。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特朗普政府正考虑将部分中国商品关税从现有水平削减一半以上,以缓解中美经贸摩擦。白宫内部讨论的方案包括将税率调整至50%-65%区间,甚至提出“分级征税”制度:对非敏感商品征收35%关税,而对涉及“战略利益”的关键商品维持100%以上税率,并计划分五年实施。白宫副新闻秘书德赛迅速回应称“政策由总统最终决定”,特朗普本人也仅以“中美将达成公平协议”的模糊表态回应外界猜测。
图片来源:凤凰卫视业内人士分析表示,政策摇摆背后,折射出美国政府的矛盾心态。一方面,高关税推高国内通胀压力,消费者和企业怨声载道;另一方面,将关税作为谈判筹码的意图始终未变。然而,关税战的硝烟尚未散去,美国海关的“清算行动”已悄然展开。

卖家被追缴关税图源:知无不言
根据相关信息披露,一位亚马逊美国站卖家在论坛反映,其公司收到亚马逊CBP Officer的邮件,要求其补上某票货物关税。但就在卖家准备提交税款时,Officer又发来新的邮件,要追溯店铺此前36票货物关税。
据了解,该卖家长期依赖 AGL(亚马逊官方物流)进行货物运输,为维持利润空间,持续采用 “低申报“的报关策略。在过去三年里,尽管该操作存在合规风险,但始终未被察觉。
目前随着今年美国关税政策全面收紧,CBP迅速展开清查行动。此次不仅当票货物遭海关扣押,卖家还被要求提供近36票历史货件的完整报关资料,面临全面追溯审查。
据初步估算,仅补缴关税一项,卖家需承担的金额就高达200万左右。
该卖家坦言,过去三年凭借低申报策略未被抽查,但此次海关“翻旧账”直接将其推至生死边缘。
“我当时整个人都懵了。36票啊!每票都补税,加起来估算得有200万——我们公司一年利润也就这个数。”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该卖家被CBP紧盯,极大可能缘于其货量庞大且长期低报价格。据相关消息,美国海关保有3年的追诉期限。就此次事件来看,该卖家遭到倒查的36票货物均为大件货。若按200万利润来倒推,单箱货量想必有限,由此基本可推测其每次出货至少达几百箱。然而,其申报价格却均低于800美元,如此一来,便触发海关的严格审查程序。
其实在跨境领域,低申报的现象早已不是新鲜事。只是近期,美国有意加强关税政策的执行力度,使得此类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据媒体报道,前不久一位美国家居品牌创始人揭露,他收到了几家中国供应商的合作提议,声称可以协助低报从中国进口至美国的商品价值,进而降低品牌所需支付的关税。
此外,部分供应商还提供了完税后交货(DDP)的方案,即由供应商全权负责商品的进口流程,待货物顺利通关后再交付给美国卖家,从而降低美国卖家所面临的风险。
一些中国供应商试图违规降低关税图源:Fortune
值得注意的是,当下关税局势日趋紧张,这种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但需要明确的是,在这个关键时期,一旦被发现存在非法偷逃关税的行为,将会面临更加严厉的处罚。
奉劝那些有此念头的卖家早日放弃,以免引火烧身。
在关税战不断升级的宏观背景下,低申报曾经的 “潜规则” 已经成为了海关重点稽查的对象。过去心存侥幸的行为,如今正被新的政策红线所清算。对于卖家而言,当前最为紧迫的不是寻找绕过规则的方法,而是及时查漏补缺,梳理申报流程,筑牢合规经营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