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海资讯 亚马逊“开源”,独立站“接水”

亚马逊“开源”,独立站“接水”

历来严禁流量外泄的亚马逊,近日再度让步,允许品牌卖家将流量导向独立站

历来严禁流量外泄的亚马逊,近日再度让步,允许品牌卖家将流量导向独立站。据了解,亚马逊正在测试一项新功能,允许用户在亚马逊APP上搜索商品时,跳转至品牌独立站进行购物,即便该品牌未在亚马逊平台上销售。

“外部链接将与亚马逊上直接销售的数亿件产品一起展示,客户可以点击链接,进入品牌独立站评估产品、查看定价和配送选项,并直接购买”,亚马逊表示。此举被认为是亚马逊布局独立站业务的一部分。美国的电商格局,独立站与平台电商大致各占一半,亚马逊已占据平台电商约80%的份额,想要寻求新的增长,独立站是必然的选择,亚马逊希望借由一次次试验,在平台与独立站之间觅得共赢的平衡。

01 留住消费者

在新的功能中,当客户搜索某个商品或品牌时,亚马逊会显示两类产品:一是亚马逊直接销售的相关产品;二是亚马逊没有售卖,但在品牌独立站上有售的商品。

亚马逊以搜索运动鞋作为演示。搜索结果除了显示有库存的运动鞋,页面上还有一个醒目的提示“直接在品牌网站上购买”。当顾客点击旁边的“查看更多”时,页面会弹出“你正在离开亚马逊”的提示。只要顾客点击“继续访问网站”,就会跳转到品牌的独立站中继续购物。

目前,这项功能仅在亚马逊APP中上线,并只向部分美国客户开放。亚马逊表示,将根据用户反馈,把这一体验推广至更多消费者,并邀请更多品牌加入。

亚马逊希望通过引入独立站商品,来丰富平台的产品种类,满足更多客户的需求,以在日益激烈的网上零售竞争中保持优势。亚马逊搜索和对话式购物副总裁拉吉夫·梅塔 (Rajiv Mehta) 表示:“我们一直在努力扩大选择范围,让顾客购物更加方便。

目前,亚马逊上已有数亿种产品在售,且还在不断增长,仅去年一年就增加了数百万种产品,包括不少高端奢侈品牌以及Amazon Haul中的超低价产品。但这不意味着亚马逊就囊括了所有消费者喜欢的商品,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被沉淀在了独立站中,尤其是品牌推出的新品。

不少卖家的销售模式是旧产品上架亚马逊,新品则留在独立站中。“旧款产品,我在亚马逊卖19.99美金,一单10美金利润,新款在独立站卖29.99-49.99,一单20美金利润”,一位卖家对品牌工厂表示道。“新款一上亚马逊,马上就被抄得没利润,之前我在亚马逊上的产品都是卖39-49美金,被人卷到19美金,我情愿单量少一点,一单赚10-30美金,也不想一单赚2-3美金”,该卖家补充道。

亚马逊最希望的,正是将这类新品纳入自己的电商生态中。据了解,目前仅有部分原创品牌受到了新功能的邀请测试,如安克旗下的Anker、致欧的SONGMICS、赛维的Avidlove、千岸科技的Sportneer、深蓝科技的Donner、子不语的City Bell等等。

改善顾客购物体验是看到的表象,引流到独立站更本质的目的,是亚马逊希望自己能成为客户购物搜索的第一选择。因为如果消费者首先在亚马逊上搜索,它就能在购物过程中与消费者互动,从而有机会引导消费者购买自身销售的产品,或者至少也能收取广告、支付等环节的费用。此外,亚马逊还能从客户交易数据中获得有价值的见解。虽然亚马逊声称,在客户退出亚马逊应用程序后,它不会跟踪客户在品牌网站上的互动,但即使是客户会点击哪些品牌的数据,也能帮助亚马逊决定要库存哪些产品以及应该争取哪些品牌合作。

亚马逊并不会止步于此,其终极目标是想要成为像Google一样,分发流量的综合购物搜索引擎,新功能也有跟Google Shopping竞争的意味。Google会为用户提供数十个不同商店的购买链接,每个链接都有不同的优惠,有时还附有评论,消费者完全可以使用Google替代亚马逊。

02从交易抽成到生态赋能

亚马逊历来对流量管控严格,此前,亚马逊在其服务条款中明确指出,禁止试图将流量从亚马逊转移到外部网站或竞争平台,包括使用使用外部链接、广告和督促客户离开网站的行为等,一旦发现或将给与卖家封停账户、取消产品列表、扣留销售款项乃至采取法律行动的惩罚。此次却大方地允许流量导向独立站,在于新功能是推进Buy with Prime项目的一部分。

事实上,亚马逊早已不满足于仅作为平台,获取“交易抽成”,其在2022年便已上线Buy With Prime,将业务延伸至独立站。该功能旨在向独立站开放包括支付、物流在内的亚马逊会员服务,任意主体商家均可在SHOPLINE启用。

亚马逊在博客说明中指出,如果品牌支持“Buy with Prime”,Prime会员将可以享受快速、免费送货、轻松退货以及直接在该品牌网站上购买商品的24/7全天候客户支持。亚马逊并未对参与测试新功能的品牌设置太多条件,需要有一定体量是其中之一,另外就是要求在最终成交,也就是结账付款阶段,必须使用Amazon Payments进行支付,意味着品牌独立站商家需要去申请“Amazon Payments”的商家收单账户。显然,这是为了促使独立站上线Buy with Prime。

不支持Buy with Prime的独立站,如果上线了新的购物功能,甚至可能产生负面作用——当客户使用了亚马逊账户一键付款后,却未能享受到FBA的快捷配送服务,其中落差或许会导致客户流失。美国消费者非常在意货物的配送时效,甚至愿意付出额外的金钱,亚马逊通过便捷物流积累的数亿Prime会员便是最好的明证。据悉,亚马逊全球Prime会员数量已高达2.4亿,其中美国约1.8亿,占美国总人口超过一半,可以说每个美国家庭都至少有一个Prime会员。

如今,亚马逊还在继续强化自己在物流方面的优势。数据显示,2024年,在美国,亚马逊“当日达”站点的数量增加了60%以上,服务范围已覆盖美国140余个核心城市圈,生活必需品当日达或次日达配送量同比增长超50%,突破20亿件。

也是因此,亚马逊在不断加快Buy With Prime的推广速度,以此缓解亚马逊物流仓储过剩的问题。物流是重资本投入,需要规模化来降低成本,Buy With Prime正承担着吸收独立站商品进入自身物流体系的使命。有业内人士表示,Buy With Prime将“进一步提高物流网络利用率,从而提高利润率。

时至今日,亚马逊越发脱离单纯电商企业的范畴。2024年,亚马逊线上销售收入2470亿美元,仅占总收入的38%,AWS、广告以及服务性收入占据了剩余的部分。“亚马逊对自己的定位不是电商企业,而是云计算科技公司,亚马逊的估值大部分是云计算和科技部分支撑的”,有卖家说道。亚马逊的战略重心,也从增加电商销售额转为推动其他业务的增长。就如此次开放流量给独立站的新功能,是为了扩大已有流量的覆盖范围,并促进Buy With Prime的使用,从而推动支付和物流业务的应用深度和广度。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品牌工厂BrandsFactory

微信公众号:品牌工厂BrandsFactory, 讲述中国品牌全球化的故事,欢迎关注品牌工厂BrandsFactory,获取最具价值行业信息

为您推荐

哥大俞舟:未来三年,不会用AI的商家将被淘汰!

现阶段,AI智能体的应用已经变成了“一键式服务”,不论是企业过往客户数据的整理与导入,还是各类第三方平台的客服介入,都已经有低风险、低成本,但高收益的解决方案

《哪吒2》爆火带飞周边产品,有卖家单量已超20万

《哪吒2》春节热映,推动全球消费市场,哪吒周边产品热销,如发箍、盲盒手办等

SHEIN有大动作,比拼多多Temu还要猛

SHEIN与Temu在跨境电商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难承关税重压,美国消费者计划减少购物

美国消费者因关税变动调整购物策略,Smarty调查显示49%计划减少购买,40%选择更便宜品牌

全球爆火的DeepSeek,正在海外市场飞速扩张

DeepSeek的成功也为中国AI出海带来新机遇,增强国际市场对中国AI的认可,为中国AI企业和芯片企业提供范本和更多商业机会。期待未来更多国产AI产品在全球舞台大放异彩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

这将关闭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