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商业的逻辑,基本上都是通过流量*转化*客单价完成业绩的增长,所以很多公司都是一开始有销售团队,通过业务创收的方式,摸索一个业务的可行性,比如像亚马逊这样的线上业务,那么最开始可能就是随便可以买到的产品,先去走一遍流程,熟悉相关的操作后台。
当相关的基础操作,都熟悉了以后,可能就会想着各种优化,慢慢的会用到站内、站外推广,如果要让流量更有价值,留住用户,在这个时候建立品牌是很重要的。
目前大部分的亚马逊卖家,注册商标,其实就是为了能够在亚马逊进行品牌备案,能够通过UPC豁免,无需UPC就可以上传产品,再可以享受A+等相关功能,关于品牌这块的运营手册,亚马逊整理了一个超级详细的45页的运营手册,大家如果需要,也可以私信找我要,我可以分享给你。
关于通过是否要先注册亚马逊店铺还是先注册品牌的问题,之前有思考过,整理在这篇文章
之前也梳理过,究竟有哪些功能
但是如果要想将一个品牌真正的深入人心,那么就不能简简单单的只为了流量而盲目新增,而是需要去思考,哪些才是品牌真正所需要的流量,必须通过设立标准,舍弃一些不符合品牌风格的流量。哪怕可能这部分的用户真的能带来订单。
思考到这一步的时候,也终于能理解,为什么Ali的发展过程中,为了长期的发展,必须要舍弃掉不符合自己价值观的订单,也明白了,亚马逊为了自己的长期发展,其实必须将不符合自己制定的游戏规则的卖家,排除在门外,否则影响了亚马逊这个品牌的形象,用户丧失了信心的话,平台不再,依托在亚马逊的生态,怎么玩呢?
今天简单记录下布局品牌识别系统,需要关注哪些点
企业识别系统,品牌识别系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都是为了打造一个系统,让人更好的记住你。
那么这个系统应该包含什么呢?在网上查到很多信息,包含了MI,VI,SI,BI,我个人感觉这个逻辑是更容易理解的,为什么呢?
MI:代表理念,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品牌的定位,品牌的故事,品牌就近是为谁服务的,这个部分是整个BIS品牌识别系统中的基础。
网络搜集资料的解释:
MI即品牌理念,是的核心思想,代表的是企业存在的价值所在,是企业的信念、价值观念、风格、经营宗旨等一系列完整的精神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品牌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念。就好比小米的‘为发烧而生’。
MI又称MIS,是英文Mind Identity System的缩写形式。其具体涵义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与其他企业不同的存在价值、经营方式,以及生产经营的战略、宗旨、精神等。日本著名的百货商店银座松屋店曾将“顾客第一主义”作为其理念。麦当劳的企业理念是:“时间、质量…”
VI:代表视觉识别系统,如何制定统一的标准,让人一看颜色、logo、口号、广告等设计,就能知道这就是这个牌子。比如说Anker的科技蓝。基本上所有产品都是这个色系
网络搜集资料解释:
VI即视觉识别,品牌VI设计是将有关品牌的东西全部进行同一的视觉化、标准化、统一化,例如你设计应该品牌宣传的三折页和品牌产品的外包装,这两类物品有着一样风格的颜色、logo、口号、广告等设计。
视觉识别系统 (简称VI,英文Visual Identity的缩写 )是运用系统的、统一的视觉符号系统。
SI 即企业终端形象系统,简单来说就是空间识别,就是你看到的店面设计,就小米而言,全国很多的线下店面,每一家都是一样的设计,一样风格,通过空间可视化的设计来吸引消费者,能够改变消费者对于品牌产品的认知往好的方向引导。
SI设计的范围要广些,针对一个品牌的成长所进行的设计是根据时间不同而不断更新的
SI系统的规范设计包含几个最基本的原则:
第一,要与品牌的理念识别(MI)及行为识别(BI)相吻合;
第二,要充分考虑市场定位的适应性;
第三,要兼顾空间及美学、消费心理等多维层面;
第四,要在品牌视觉识别(VI)的基础上延伸应用。
BI即行为识别,通过企业的种种行为活动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以不同的内容、形式、方式的出现来表现出来的活动,就好比某一个品牌在做一个活动,全部是由他们员工在进行的,通过这个活动进行传播品牌和企业的价值
以上内容,通过网络资料整理,制作的思维导图方便理解。
其实任何一个新的板块,只要能够清楚知道方向,布局构架,再结合实际情况,完善每个板块的细节,那么就能逐步更加熟悉。
任何一家公司肯定不可能一次性就做完全部的板块,而是需要找到每个阶段的重心,一次集中所有资源在一个点上,让一个点能够有很强的识别性,在一个点上突破,再强化完善其他的点。
由于时间关系,今晚关于品牌管理相关的学习资料梳理,就到这里。
大家如果有相关补充,可以随时通过文章末端的留言区,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