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美之间的关税争端持续升级,对跨境电商行业的卖家带来了直接且深远的影响。一位微信好友询问,是否有关于中美关税问题的讨论交流群,以便与同行抱团取暖,交流最新信息,探讨新政策对跨境电商行业的影响,以及未来的应对策略。
作为跨境电商从业者,我深知美国关税政策对我们的直接影响,因此立即在朋友圈发起并组建了“美国关税政策应对策略交流群”。如果您也关注此政策对自身跨境电商业务的影响,愿意分享和获取关于中美关税问题的最新信息,
要深入了解中美关税争端对跨境电商卖家的影响,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 美国的关税政策背景:明确美国近期对哪些国家和商品加征了关税,以及这些政策的实施时间和具体税率。
- 中国的反制措施:了解中国在2025年4月4日针对美国关税政策采取了哪些具体反制措施,包括加征关税的商品范围和税率。
- 对中国跨境电商卖家的影响:分析上述关税政策和反制措施对中国跨境电商卖家的具体影响,以及可能需要采取的应对策略。
2025年4月4日,央视新闻在微博上连续发布了多条关于中国对美国关税政策进行反制的快讯信息。回顾过去十年的跨境电商行业经验,我们曾多次面对类似的政策变化。例如,2025年1月,TikTok在美国面临禁令,暂停服务。然而,仅一天后,美国政府调整政策,TikTok迅速恢复运营。
因此,面对任何新的政策变化,我们应保持密切关注,了解从高层决策到基层执行的全过程。通常,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会出现相应的应对措施。有时,随着时间推移,政策可能会发生调整,甚至被撤销。因此,保持冷静,持续关注动态,灵活调整策略,是应对政策变化的关键。那么我们快速来看下目前能够收集到的相关资料:
一、美国的关税政策背景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2025年4月2日,特朗普总统签署行政命令,宣布对几乎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的关税,并对与美国存在最大贸易逆差的约60个国家实施更高的关税。
- 取消“小额免税”政策(De Minimis):同日,特朗普总统签署行政命令,取消了针对来自中国和香港、价值800美元或以下商品的免税待遇(即“小额免税”政策),该政策将于2025年5月2日生效。
- 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此外,特朗普政府宣布对进口汽车加征25%的关税,并于当日午夜生效。

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025年2月13日签署了一项总统备忘录,指示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和商务部调查外国贸易伙伴对美国的不对等贸易安排,并制定“公平互惠计划”(Fair and Reciprocal Plan)。
该计划旨在通过对进口自相关国家的商品征收与其对美出口商品相当的关税,来实现贸易关系的对等。具体而言,如果某国对美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而美国对该国商品的关税较低,美国将提高对该国商品的关税,以达到对等。
然而,这种关税计算方法受到了经济学家的广泛批评。他们认为,这种方法过于简单化,未能充分考虑各国经济结构和贸易关系的复杂性,可能导致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升级。
此外,许多国家对美国的关税政策表示不满,并威胁采取报复措施。例如,英国威胁对8,000种美国商品征收关税,包括摩托车、威士忌和牛仔裤等。
因此,美国的“对等关税”政策旨在通过提高对特定国家商品的关税,促使这些国家降低对美国商品的关税,以实现贸易关系的平衡。然而,这一政策的实施引发了广泛争议,并可能对全球贸易体系产生深远影响。
二、中国的反制措施
2025年4月2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对等关税”。作为回应,中国于4月4日发布了一系列反制措施,主要包括:
- 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关税: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
- 将多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和不可靠实体清单:中国商务部决定将16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限制其与中国企业的贸易活动;同时,将11家美国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禁止其在中国境内开展进出口活动或新增投资。
- 对进口医用CT球管进行产业竞争力调查和反倾销立案调查:商务部决定自2025年4月4日起,对进口医用CT球管进行产业竞争力调查,并对原产于美国、印度的相关医用CT球管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
- 暂停部分美国企业产品输华资质:由于相关进口产品存在检验检疫问题,海关总署决定暂停6家美国涉事企业的输华资质,包括1家高粱输华资质、3家禽肉骨粉输华资质和2家禽肉产品输华资质。
- 对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商务部会同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对钐、钆、铽、镝、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措施,旨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
- 在世贸组织就美国对华产品加征“对等关税”措施提起诉讼:中国在世贸组织就美国对华产品加征“对等关税”措施提起诉讼,认为美方措施违反世贸组织规则,破坏全球贸易秩序。
我们也可以一起看下我们中国对美国进口的主要商品

数据来源:Trading Economics,2023年美国从中国的进口数据
三、对中国跨境电商卖家的影响
2025年,美国政府调整了对中国商品的关税政策,取消了此前针对低于800美元商品的免税待遇,并对进口商品加征额外关税。这一系列政策变化对中国跨境电商卖家带来了多重影响:
- 直邮小包模式受阻:过去,许多卖家依赖直邮小包模式,将低价商品直接发送至美国消费者手中,享受免税待遇。新政策取消了这一免税政策,所有商品均需缴纳关税,导致直邮小包模式的成本大幅上升,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 物流成本增加:关税的提升直接导致物流费用上涨。据估计,卖家的物流成本可能上升20%-30%。此外,清关时间的延长也影响了物流时效,可能导致订单延误,影响客户满意度。
- 海外仓模式受益:面对直邮模式的挑战,海外仓模式展现出优势。通过提前将商品储存在美国本土仓库,卖家可以减少单个订单的物流成本和清关复杂度,提高配送效率。然而,这也需要卖家在库存管理和资金周转方面进行更精细的规划。
- 市场竞争加剧:由于成本上升,卖家可能需要提高商品售价,削弱价格竞争力。这可能导致订单量下降,特别是在价格敏感的消费群体中。因此,卖家需要在产品质量、品牌建设和客户服务等方面提升,以维持市场份额。
- 供应链调整需求:为了应对关税增加,部分卖家可能考虑调整供应链,例如在其他国家设立生产基地或仓储设施,以规避高额关税。然而,这需要时间和资金投入,短期内可能难以实现。
综上所述,美国关税政策的调整对中国跨境电商卖家提出了新的挑战。卖家需密切关注政策变化,灵活调整经营策略,包括优化物流模式、提升产品附加值、拓展多元化市场等,以适应新的贸易环境。
以上内容,通过Google去X上搜索,以及AI辅助应用完成,如果关于美国关税政策,你有更多信息,或者观点,非常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在这里也收藏一下,在找资料的时候,我觉得观点很全球化、系统化的一个观点,关于全球原材料市场、生产、消费市场的全球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