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上班之前和一个微信好友简单的交流了了下,发现他最早期做亚马逊的时候,就有关注我的公众号,说那个时候我经常更新,现在好像不怎么更新了,随便再多聊了几句,发现我们所处的人生阶段真的很像。都是在行业中最开始从一个人,到现在需要管理团队,都已经结婚生子,晚上回家以后,都需要管娃。或者说,从我最开始创建公众号时期,做亚马逊时期经常更新的时候就关注的朋友,再一直认识到现在,今天还能看到这篇随手记,都是见证了彼此青春岁月的老朋友了,只是大部分朋友都知道我一直以来的状态,但是我并不清楚大家是谁。今天L和我说:觉得我当初写的一些话还是很有共鸣,很有触动,也鼓舞了他。
因为这句话激励了我自己今晚在夸完孩子洗完澡,然后和DD姐姐视频以后,再随手处理了相关信息,再去领英学习了自己想学习的英文板块,想到自己的当年无论多忙,都要求自己每天至少自己写1000个字的总结,今天晚上在睡觉之前就真的很想打开电脑记录一下此时此刻今天的心情。想想没结婚之前,没有家庭、没有孩子,周末的时间基本上都属于自己的,现在想想那个时候真正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很多事情的机会还是挺多的,当时学习了那么多东西,一点都不觉得累,反而每天都有用不完的精力,那个时候一年可以参加的学习非常多。
18年为了准备沙漠108公里徒步,还提前几个月围着荔枝公园跑步一个小时,当时记得一个小时我能跑7公里左右,大概从但是住的地方,在荔枝公园两圈这样。一晃18年到现在,就已经是7年前的事情。二十几岁熬夜,连续做各种消耗精力的事情,都一点也不觉得累。三十几岁,经常给娃洗完澡,然后哄睡,就会把自己给顺便哄睡了。现在的时间,周一到周五白天属于工作,晚上至少22:00之前属于孩子,晚上22:00以后才属于自己。周末基本上全职带娃的状态。如果精力不够,带娃洗澡以后,自己就睡着了,那么就没有自己的时间了。跨境电商这个词是2014年开始出现的,中国卖家进入到亚马逊是在2014年。也就是这个行业从2014-2024,刚刚第一个10年,而我们,所有能够看到这篇文章的跨境电商行业的朋友们,基本上都是亲身经历了这个行业的发展。从早期的混沌,到现在逐渐的井井有条。
回顾我的职业从业经验:刚毕业第一份工作:在阿联酋迪拜做Sales,从Fashion到雅诗兰黛的BA,那个时候能够获得的人生第一个工作机会,就是去阿联酋迪拜,因为一句话:没有人能够记住第二,所以迪拜要做世界第一。因为当时宣传片的这句话,我脑海中冒出了想去看看的想法,于是从一个陪同室友去面试的人,到自己最后全部面试通过,拿到了DDF 的Offer.我也非常感谢我的人生中,这一份工作经历,让我有了非常全面系统化的工作习惯,在一家拥有自全球66个国家,拥有6000+员工的全球第一免税店工作,让大学之前连火车都没有坐过的我,从第一份工作中,拥有了一个全球化的视野。从迪拜回来,来到深圳,第一份工作是一家上市公司,MIC的Sales,如果说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让我拥有了全球化视野,那么来深圳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让我具备了对于外贸、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的全球化推广的认知。
比如说,通过MIC的系统化培训,我们需要和客户(工厂、工贸一体、贸易公司)去解释,为什么要选择投MIC?而不是A平台?因为平台拥有线上推广渠道、拥有社媒账号,会去全球当地商业媒体、投当地展会等等,因为当初为了完成严格的拜访、电话工作要求,让我见了非常多客户,走访了深圳大大小小的很多园区。在工作三个月的时候,我就意识到,这不是一个我希望长期期待的工作状态,本身自己就讨厌的事情,(打骚扰电话)是不可能长期干的很好的,于是在第三个的时候,我就开始在思考长期的发展规划,决定倾听心声,去努力学习,学习一切我想学习的知识点,那个时候通过周末当活动志愿者,既服务好了客户,也能让自己学习非常多的外贸理论知识。
比如当初的外贸达人堂,现在应该还有不少朋友是通过外贸达人堂的课程认识的了。那个时候,我会很认真的学习各种课程,然后在QQ空间,QQ相册分享我的学习笔记。也因为笔记,吸引了不少人关注。我的公众号也是在2016年6月份,无意中的一次外贸圈线下活动,一位同行的朋友,鼓励我自己开了公众号。于是Sunny行世界建号,一直更新到现在。我还记得公众号更新的第二周,我就写了一篇文章,最后放了我的二维码,那个时候就加了200+人。
那个时候就发现,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再加上能够让人愿意自动转发的内容,获客比打骚扰电话效果好多了。但是公司的整体的管理制度,很难因为某一个人来更改。无法改变的情况下,那么就是自己选择离开的时候。从那个时候开始,有客户邀请我去接待外国客户,做翻译,接机,我都有去协助,不管客户有没有给我钱,我都去,当做是一个非常好的能够学习外贸、了解外贸的机会。最后帮助的客户越来越多,客户也觉得其实我英语这么好,完全可以自己去做外贸,于是正式加入外贸圈从0开始做外贸业务员,因为客户从早期的欧洲商超,变成了越来越多的亚马逊本土买家,看到这样的趋势,于是内部开始又去做了亚马逊的从0-1的搭建。
现在一下子来深圳就是10年了,发现其实当一件事情只做了一年的时候,可能就只是刚刚知道这个框架怎么样搭建,只能看到浅层,表面的东西的,但是随着时间的积累。当初认识的Sales,当初认识的刚刚毕业加入这个行业的读者朋友们,都开始拥有了自己的团队,或者在一些平台担任总监,担任要职,这个时候再来谈一些合作,真的非常的容易,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在10年前,刚来深圳的时候,看到的同事,都是很卷很卷的,大家基本上每天待在公司都是坐最后一班地铁才回家。我以为那是国内工作的常态,以为有了一年,那样系统化高强度的工作经历,后面去的哪一家公司,无论做什么,都没有当年在MIC那一年的工作强度那么强。
而且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把脑海中的想法实现出来的感觉,真的非常非常棒。我特别喜欢现在的自己,能够在每一年根据自己的想法,然后将一个自己想要去做的点,去打透,去做到体系化,当我见证了非常专业系统的对接全流程以后,会发现如果做任何项目,任何事情都有这么系统化的思维管理模式,那么走什么事情都会变得更轻松。由于时间关系,明天还要带娃去参加笔架山的斯巴达勇士比赛,就再简单补充,回到今天想写的主题。第一,在2023年确定要在跨境电商行业继续干10年以后,第一个三年,重点就在搭建积木,积累发展板块主要的团队、合作伙伴的筛选和确定。之前没有很清晰的想法,现在发现目前自己直接的微信都已经有3W+好友了,如果能够将这3W个好友里面,已经认识我至少5年的朋友找出来,已经关注这个公众号至少五年,或者已经在和这个跨境电商行业至少5年时间,我通过和大家见面,通过分享交流,获得需求,再根据问题需求找出解决方案,获得一个跨境电商行业清明上河图。
第二,如果当我们在做一件事情,比如就以做中东市场为例,能够很清楚的知道销售的产品、这个产品的用户,使用场景,所有相关节假日,所有的客户、渠道,所有合规信息,将所有的相关信息都了解的非常清楚,剩下的事情,就是专心的去经营好自己的小店,经营好自己的链接,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电商平台上提供非常优质显示的图片、链接内容等等,通过这些思考,在清楚所有标准以后,去想办法做到标准。这才是一个行业长期发展,真正的长期主义,比起盲目的开干,现在我更愿意通过思考,通过分析,去思考当下要不要干这个事情,怎么样做可以高效的干好这个事情,通过让整个行业,整个团队都拥有什么样的思维能够让大家正向的发展?比如说,举个例子,从大公司大厂出来的一些朋友。他们去了小厂以后就会埋怨:这个效率也太差了,想当年我们在大厂,最多一个星期就搞定了。但是:为什么你会从大厂出来呢?不就是因为你现在有了家庭,需要照顾家庭的时候,小公司小团队的灵活性,能够给家庭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发现,有工作,有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一切只要能够朝着越来越好的状态去走。一个方向只要能够一直在迭代,那么就会一切向好。
1.余世存先生在《时间之书》里的那句话:“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2. 先说一个我看到的故事吧。话说,有一个中国人在英国留学的时候,因为初到国外,语言有障碍,成绩垫底,他就有点想打退堂鼓。他去找教授说要退学的事儿,教授打断他,说,你若想在任何领域有所成就,要学会像农民一样思考,think like a farmer。哎,什么意思?
教授解释说:耕种人生就如同农民种地,你看哪个农民会对着庄稼大吼大叫、责怪它长得慢?不会的,农民不跟庄稼较劲,农民灌溉、施肥、除草,这都是在庄稼的周边使劲儿。你着急成绩不好,这就是跟庄稼较劲,试着换个对象,在成绩周边的那些因素上努努力。一番话说得这位中国学生豁然开朗,决定继续完成学业。
你看,这是不是很符合范仲淹的做法?义庄这件事,是不是能做得成做得久,那不是我要考虑的事儿,我不过是尽可能给这件事提供光热水土,我做完手头能做的事儿,然后坐下来,等他花开。这是一个典型的农民做事的方式。
这种做事方式,非要总结的话,其实就是在农耕社会经常听见的那八个字:“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三、未来10年,应该如何规划?首先,方向一定要对,如果要将道路走的越来越轻松,用户的口碑越来越好,一定是因为真诚、靠谱、越来越专业,简单来说,未来10年值得去做的事情,一定是围绕在正向的事情,正向的反馈。如果一件事情,在评判的时候,没法给他评价为:正向,那么这个事情及即使再好,其实也只是短期的。
第二,做任何事情,一定要考虑怎么样实现双赢。和任何的合作伙伴,在沟通合作一个项目,都去思考怎么样实现双赢,真正的发展,一定是通过双赢将蛋糕做大。如果是零和游戏,那么参与游戏的人,总有一方要受损,这样的游戏,不值得长期做下去。第三,从长期主义的角度思考,自己需要哪些知识点,哪些资源,提前开始布局,提前部署。最近和一些平台的聊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他们看一件事情的发展,都会参考其他国家的一些发展经验,至少已经看到了2030年这个事物发展的预期是什么样,那么倒推到今年,今年应该做哪些事情,提前做好哪些部署。
而反过来,和一些阿米巴小组模式的团队交流,发现他们公司每个业务团队都是独立核算,每个交付团队也独立核算,那么一些发展过程中的成本,大家都不愿意平摊。业务优先的模式,业务在看到任何发现机会,就会第一时间去找公司提需求,但是很多东西,其实都需要时间的积累,相关板块准备好了,开展业务,就会变得顺畅许多。

去年做了一个跨境电商行业业务逻辑梳理的图,和一些团队交流以后,其实做任何的布局,如果大家都能和业务团队坐在一起,思考,需要做哪些平台、需要做哪些市场,这些平台、市场大的要求,一般不会做很大的变化,这些基于主体、法务合规方面的准备,其实都可以前置准备。举个例子,现在很多人想要做什么亚马逊本土店,TK 本本,TEMU本本,都是需要本土公司的资质,才能去入驻,在一了解到注册公司下来,从一开始准备资料,到开始能够用,这个阶段,需要至少半年以后,一些公司业务团队就觉得太慢了,是不是可以去卖个账号,马上来用?
但是如果这个事情,是在去年年初开始准备,今年才开始要业务开展,那么怎么样到了今年也有公司可以用了,该准备的,都准备好了。当我有了这些思维以后,如果任何一个业务团队,业务公司,老板都能有长期的战略思维,确定一个业务发展主线,将前置需要准备事宜,按照合理的步骤,都提前备好,在一个行业基本上发展了2-3年以后,该有的资料、资质都已经开始备好,剩下的事情,就是开始用心维护,像培育一颗参天大树一样,思考每个枝干的方向,在枝干上增添树叶,增添花朵。就好像,已经确定了画画的主题,已经确定了要拼的积木,要建的房子,将在一个行业发展10年的这件事情,和搭建积木一样,搭房子一样去积累,去筹备,不要去想偷工减料,而是去思考,这就是一个自己要去居住的房子,每个房间怎么样更合理的布局,放置自己需要的家居,布置自己的动线。基于这样的逻辑,去布局自己未来10年的每一天。
第一个10年,想清楚自己的方向,确定在跨境电商圈持续发展。第二个10年,构架一个属于自己理想王国般的跨境清明上河图,基于这一点,对于自己的要求就是,如果提到整个跨境,不同的板块,至少能够清晰的知道,如果要做某个事情,一定要做什么准备,一定要做哪些步骤,可以找到这个行业的专家,去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我在今年年初的沙龙中,提到积累属于自己的智库的概念。在这里也突然想插播一句,如果你有缘看到了这里,目前已经在跨境电商行业待了至少5年以上,觉得自己能够成为智库专家中的一员,哪怕你就是和认为自己非常清楚某一个细分领域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找到自己的标签。当一个人,能够找到自己的闪光点,让自己觉得开心的事情,能够找到一件事情,就算没有人要求,自己也会因为自己的自驱力去完善跟进,那么至少这样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是能够点燃自己,以及点燃身边的人的。
我希望未来10年,能够想办法找到同样有长期主义发展,愿意在自己选择的领域持续深耕的朋友,大家聚在一起成为一团火,因为我们能够因为这个理念聚在一起,那么我们一定可以成为一个大光束,照亮这个行业持续发展,稳定发展的道路。
附:2023-2033年的方向:
想办法将80%的精力,投入到20%影响自己的事情上面,从2023年到2025年,我觉得这三年的时间,就是为自己的未来10年打基础的时间,这个时候,建立链接,搭建体系,做自己最擅长的板块,自己不擅长的板块,找到比自己优秀,有想法,有执行力的人,去落地,去实现。
能够通过这样的行动,吸引一群人,一起成长,一起实现自己的想法,能够将脑海中的想法,落地成为现实,这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关于如何构架未来10年的体系板块,通过自己每天的持续思考,吸引有计划在跨境电商一待就是至少10年的人, 我相信,通过大家的集思广益,更容易搭建起来。
对于未来10年能够相聚,一起携手的朋友,我相信一定都是会在某一个细分领域,有自己坚持的人,那么将大家聚在一起,一定能够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