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年前做卖家的朋友,都有想法开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将自己的多年经验出来,希望有一天能整理,分享给刚进入这个行业的小白。
也有不少卖家,想转行去做海外仓、物流、站外等服务商了。
也有服务商觉得,服务只是中介,是一个没有沉淀的事情,希望能够自己开账号,开始做产品供应链相关的沉淀。
感觉大家在一个行业中,大家都会觉得,好像自己的供应商、自己的客户是不是会过的比自己更好一点?那么今天就来分析下,卖家、培训、相关服务商,究竟谁会更容易赚到钱一些?
其实从大的方向来说,大家都是在一个行业圈,属于生物中的生态系统中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大环境顺畅,那么每个环节,就像是挖土机一样的推进,这条路、这个链条大体上也能过去,过得不怎么精细化、也能赚到钱。
就和前两年一样,2020年年底的文章还是这样的画风,各种其他行业的人,都听闻跨境电商行业很赚钱,想进来分自己的一杯羹:
但是现在已经很多人离场了
前两天发了一个亚马逊招商的朋友圈,有卖家问:是不是现在入驻减少了?
我说:是的,今年发了很多招商消息,都没啥人想入驻的。
卖家:那证明没那么多卖家了,内卷不会那么严重了。
如果说之前跨境电商在野蛮生长时期,那么现在其实就是将各种无须的市场环境、整理的更加有序了,比如说:欧洲市场,从去年要求的欧盟新税改、平台代扣代缴了,税局只要不查税,其实根本不会去管,你之前申报的金额究竟是多少,而代扣代缴制度出来以后,这条“节省成本”的路,基本上就堵住了。
也是从去年7月份,欧盟市场的商品安全法规,要求在欧盟市场的产品,符合CE认证要求的产品,产品或者说明上必须要有CE强制性标志、以及欧代名称&地址信息。
到了去年年底,记得是11月以后,亚马逊又大力的宣传EPR的概念,生产者责任延申,用大白话来理解,就是终端的买家卖到产品以后,产品所产生的包装垃圾、产品本身的垃圾、必须得要有机构来回收处理这些可回收垃圾。那么这笔钱怎么样从消费者手上收取?
找卖家收肯定是最容易了,相比较搞定这么多卖家,这么多卖家就管好这些卖场就好了,也就是亚马逊、Ebay、速卖通这样的跨境电商平台了,这就是为什么平台直接出台政策,不合规就直接下架了。
今年7月1日以后,德国包装法就会严查,如果德国当地机构部这么Push 亚马逊平台,相信亚马逊也不会建立专门团队、专门的部门去Push卖家。现在亚马逊后台的消息是,6月15日以后,如果德国站点还没有上传好并且验证通过的LUCID编号,那么产品就会被下架。
之前根据亚马逊后台的相关细节,分析过这些问题
根据亚马逊后台的消息,到了2023年就会来查德国电池法、德国WEEE这些环保回收的问题了。
为了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如果再不管理好这些废弃物,感觉这个地球都承载不了我们持续产生的这么多垃圾了,从这个角度思考,放大到人类发展层面本身,这个EPR政策其实很好的,相信未来我们国内也会慢慢的逐步推行,毕竟现在已经在逐步的推行垃圾分类了。
分享这些最近一年才开始大力执行的政策,其实是想说明,整个跨境生态圈的每个环节,都会要求越来越专业化、正规化,再缩小到个人位置来看,其实每一家公司都只能做好某一个环节,其他的跨境生态圈的环节必须依赖其他的生态圈合作伙伴协助完成。
每个公司的每一个人,只能胜任一个位置,就算能力再强,由于一天只有24小时,那么必然你只能在你投入了时间的这个板块,产生结果,毕竟时间在哪里,你的产出就在哪里。
所以呢,对于想做培训的朋友,如果是针对小白卖家的,我个人会觉得,如果想去尝试转型,完全可以开始的,但是自己的卖家也持续让团队去运转,做培训我发现最大的好处,除了能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价值以外,做一个PPT,一场一个小时的分享,通过整理自己想分享的板块,再获得听众的反馈,自己的系统的对这个板块知识的理解,也能更加透彻。
我自己今年的跨境品牌营销策划领域的深耕里面,也有链接至少50位行业牛人、撰写300篇跨境电商品牌营销策划相关内容的计划,所以我会考虑后面和愿意一起分享的朋友,一起将线上分享这个事情,持续的做下去。
对于分享经验这个板块,从我还没有加入这个行业的时候,我就一直在分享我所有知道的信息、资讯、不过都是整理在公众号的信息,17-19年那几天还做过不少线下活动,方便自己更好的了解这个行业。
那么写了这么多文字,那么卖家、培训、服务商,究竟谁更赚钱呢?
我们再来看这个跨境电商行业生态图谱。
如果不放到行业定位,就把自己放到公司的定位,创办一家公司最终都是为了盈利,如果不去盈利,那么就是传说中的亚马逊慈善家了。
一家公司能够盈利的关键,其实就是供应商靠谱,客户价值高于自己公司的各项成本开支,简单来说:收入大于支出,就能有盈利,就可以赚钱了。
从这个视角再来看:
如果你是定位亚马逊卖家,通过亚马逊上获得流量,销售自己的产品而获得盈利,
那么你的公司一定要能有很好的供应链支持,不然运营再厉害卖出去的产品,卖一个来一个差评,那完全没法持续发展了。
亚马逊运营端就只需要核心想办法能够通过了解平台规则,在平台上获得自己的流量,假设公司一个月的开支是10W RMB,你的毛利润是35%,那么最低要达到的销售额Cover住开支的,就需要28.5W 的销售额,如果没超过那么就是亏损的。如果还要有10W的净利润,那么销售额目标就需要57.1W了。
再依据这个销售额目标,去倒退需要投入的产品头程成本,制定相关的备货计划等等。
而如果是做培训,其实看起来培训好像是没啥成本的,一根网线,一个人就能做培训,那么谁过来参加培训呢?谁来为培训呢?
毕竟如果真的完全从跨境卖家变成了培训机构以后,其实和你做卖家的区别就是,你的产品从一些3C、户外、服装类终端买家用到的产品,变成了跨境电商培训的课程。
培训课程的推广,也需要各种推广活动,各类宣传带来的持续新流量,才能维持运转,最大的区别可能就是如果是培训的话,其实相当于是从2 C转向了2B,大部分来培训的,其实要么是公司创始人,要么就是有学习思维的骨干员工,随着他们的持续发展,不同阶段所需要学习的培训内容是不一样的,也就是如果想留住同样一群人,必须得要让自己的课程体系持续迭代,或者说自己就不考虑复购,只考虑这一个受众群体。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培训机构都会开设课程,初级、中级、高级、总裁管理训练营等等,都要包含的原因了。
无论做什么产品、你的定位是什么,就决定了未来走不一样的发展路径。
如果是要做服务商,现在几乎任何领域的服务商,都是非常多,竞争很激烈的,我还记得2017年要找到站外资源,其实都没那么多的站外服务机构的,现在再来看下,有多少了。
但是呢,专业和不专业,给卖家的体验,是不同的,如果想要长久发展,无论选择成为跨境电商生态链中的哪个环节,都从流量&转化角度考虑。
如果在换成长久的品牌积累,积累个人品牌、积累公司业务品牌
都需要去搭建两个板块
第一个板块,品牌建设
第二个板块:运营增长
这两个大的板块思考清楚,想办法做的比目前市场上,现有的竞争对手,做的更好,更细致。
那么我相信,无论选择跨境生态链中的环节,都能赚到自己的那部分钱。
否则的话,之前号称捡钱的时代,也有卖家亏钱的,培训机构也有人开着开着就倒闭了,物流公司开着开着也有人卷款跑路了。
在这里也做个投票,大家也可以在文章末端的留言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