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在2019年写过的亚马逊利润核算的问题,现在还有人刚看到。看到一个人评论:
如果不知道费用,随便假设利润来建模型,用假设的数据建立出的模型,测算出来的数据也是没有参考意义
感觉可能每个人的思维模式是不同的,不过恰好也是一个机会,能帮助自己梳理这块思路。
当年写的文章:
当年其实梳理清楚这个财务核算以后,我自己感觉就是相当于每一个步骤,最终都通过财务数据来衡量,如果能够真正的分析清楚每一个产品,每一部分的成本占比究竟是多少,那么其实对于后期的优化是很有帮助的。
所以,这个核算方式怎么样过来的呢?
第一部分,首先研究平台站内费用各项占比,通过下载日期范围报告的交易&汇总报告,通过研究表格的对照关系,将每个板块的占比分析出来,这部分的收入,其实就是亚马逊的回款,通过汇总表的收入-支出,就可以算出来
可以看到在运营过程中,通过站内主要有这些板块的费用
第二部分,亚马逊运营平台外支出,主要包含前期投入和运营中的投入两部分
亚马逊运营前期的投入,主要包含产品采购成本,和产品的头程运费
FBA的模式,这两部分的费用,其实都是前置的,先要将货从工厂采购回来,再运到FBA仓库,才能开始在亚马逊平台上的一切活动
运营过程中投入的费用,比如包含,如果有一些FBM小包订单,站外活动的手续费等
通过收入减去支出,就是通过亚马逊运营可以赚取的利润了。
那么,如果能够通过分析一个月下来,这个账号的各项部分费用占比,作为一个标准对照,这样就能了解一个产品在行业中,各个板块费用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通过过去数据,然后再建立一个模型,在旁边增加最大值,最小值,也就知道能够调整控制的区间
其实每个产品也好,每个站点去投入,都会有一个盈亏平衡点的概念。必须得要将订单数量达到一定的数量,才能获得盈利,没有前期的投入,肯定是会亏损的
(图源:网络)
在百度上随便找了一张图,方便理解,盈亏平衡点。
当收入只要大于固定的费用,那么就能跨越盈亏平衡点开始盈利。
上面的分析,其实也都是账号内的,这里的账号运营产生的毛利,还需要扣除房租、水电、管理成本等各种公司层面的固定费用开支。
那么可以怎么样来提高销售额呢?因为销售额=客单价*客户数量,其实就是能够看到Listing流量越多,客单价越高,就能带来更多销售额了。
而如何提高利润率呢?
因为利润=销售额-成本费用,其实弄清楚,每一项的成本开支是因为什么原因,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那么就能找到能够控制成本的方法,从而提供利润额。提升利润率。
弄清楚这些底层逻辑了以后,可以怎么样去梳理假设要去投入一个新产品,或者新站点,了解了各项成本了以后,究竟要怎么样才会更划算的呢?
比如说,像入驻欧洲市场、墨西哥市场,都会有VAT、RFC的要求,墨西哥市场如果没有上传RFC,那么就直接代扣代缴36%的税金,也就是收到了136W的含税价,能够到手的就只有100W了。
而根据游戏规则,如果注册了RFC,那么其中的20%企业所得税为0,平台的仓储费广告费海口抵扣税金,也就是同样的136W,首先就能收到136W的含税价,再每个月的税金到下个月再进行申报。
这个还需要将物流费用,以及在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所有费用考虑进来。比如注册了RFC,还有每个月申报税金的费用,这部分本身就代扣代缴,根据游戏规则自己去缴纳能够比代扣代缴少了很多钱。那么再这样的场景中,什么才是固定成本呢?
把这部分固定成本,和平台运营的毛利润去核算。毛利大于固定费用,就能盈利,就可以选择墨西哥市场作为能够发展的市场。
感觉今天这么用文字思考,还是有点混乱,明天直接核算下相关数据,验证下自己的想法吧。不过今天已经比昨天思考的稍微清晰了一点,知道可以往哪个方向走了。
关于今天的思考,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