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一本书《华为饱和式营销攻击法》,阅读之后,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面对关键要务,在资源配置上要饱和配置,在营销手法上,要多路径、多梯次进攻,同时,为了取得胜利,要提升进攻的强度,再结合华为在研发上秉持的“适度浪费”原则,华为战法的核心就比较明朗了。
阅读之后,华为从产品研发到市场营销的这几个核心点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无法褪去,更确切的说,在推动着我在公司决策和讲课细节上的一些变化。
在公司决策上,我做了一些调整,从多年的佛系求稳转变成风险可控下的稳中求进。比如,去年下半年,我组建了一个新的运营小组并一次性增加了20个亚马逊账号,经过半年的推进,现在这个运营小组的业绩已初见成效。
在产品开发上,我也采取多线推动的方式,同时用两个开发团队协助我们同步开发多款产品,不同的方案,进度略有不同,但先后给我交付了几款产品,为我们在一个细分类目中抢占市场做了很好的铺垫。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是产生了一些浪费的,比如,开了一套模具之后,发现成本和潜在市场机会不达预期,终究是停下来了,但前期已经产生了不小的投入,但即便如此,在和团队成员沟通时,我还是提醒,虽然确实产生了浪费,但如果没有这番尝试,我们也许以后还会踩更大的坑呢!
有时候,走一小段弯路,踩进一个小坑里,其实只是成长过程中的学费而已。
但你不能为了避坑而不前进,不能为了太过算计学费而不做新的尝试。
回头来看,我们做这些尝试都是值得的。
一番经历之后,尝试变成了常识。只不过,这成了我们的常识,对于没有经历过的人来说,这些依然在他们的认知之外,是未知区域。
在给孵化营同学上课时我总是提醒:所有的语言都是洗脑,只不过正面的语言会让你变得积极,负面的语言会让你消极、迟疑,所以,我们一定要有意识的接受正面信息,更要有意识的规避负面语言进入到你的思维系统。
我不知道有多少同学接住了并在实践中践行了这些理念,对我来说,在我为自己的团队做上述决策时,华为的适度浪费、资源饱和配置、多路径多梯次进攻并提升进攻强度等战略战术策略都真实的影响了我,给了我启发。
当然,我也很喜欢这种启发。
我今天的文章并不是想讲述我自己团队的这些经历,经历已成过去,虽然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但一个团队的发展是整个团队智慧的结晶,我相信我们团队在推动公司继续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还会诞生出一些新的思路和决策,进而会有新的成果,那将会是团队发展中自然涌现的结果,今天写文章的缘起其实是正在读一本书《非线性成长》,刚打开书的扉页,突然有了想谈谈个人成长这个话题。
一个人最快的成长之路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同样需要饱和式投入。
在孵化营的课程中,我反复给同学们强调:每一节课,都至少要听三遍以上,如果你对自己够狠,可以参考我们的优秀学员,比如金辉、阿正、景卫东等同学,以十遍为起点,每一节课听十遍以上。
为什么如此这般的要求大家呢?
因为我是这方面的受益者。
每年我都会买大量的网课,有些课,粗略的听一遍,知道了一些新视角、新观点就够了,但对于一些经典的课,我会反复听,甚至我会给自己定个目标:利用周末的某一天,把某一节课听5遍以上,结果如何呢?效果太好了!一节课,5遍听下来,课程中的每个细节都萦绕在脑海中,关键的是,经过这么多遍的听课,这些知识点仿佛产生了化学反应,还会和自己原有的一些类似的、相关的知识点自动融合,原本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变成了一张丰富而生动的网,一切都活起来了。
是的,这就是一个看似笨拙但实际上超级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一个人快速成长的捷径。
而对于那些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这听一下那学一下的人呢?好像懂了很多,但到实践中,成了一个万事通一样的废物。
文章的最后,给一个倡议吧!如果你对某个领域感兴趣,一门课也好,一本书也罢,试着执着持续的把原来的读一遍、听一遍变成10遍,看看效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