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媒营销 黑五消费者越来越“抠”,品牌如何让人“甘愿掏钱”?

黑五消费者越来越“抠”,品牌如何让人“甘愿掏钱”?

黑五和网一,已然成为检验品牌“抗压能力”的一年一度大考。 Drive Research最新发布的《2025 Holida…

黑五和网一,已然成为检验品牌“抗压能力”的一年一度大考。

Drive Research最新发布的《2025 Holiday Shopping Report》显示,88%的美国消费者仍会在Cyber Week购物,但只有22%打算增加预算。他们依旧买,但买得更算计;依旧期待折扣,却拒绝“被营销”

这一届消费者,正在用“抠”重新定义消费智慧——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在意价格背后的理由:这笔钱值不值?这个品牌靠不靠谱?这份优惠是否真有诚意?报告揭示的,是一种更深层的市场信号:热度回归,理性登场。
01黑五依然热闹,但品牌考题已经从“谁的折扣更大”变成“谁能让人心甘情愿掏钱”

今年的黑五,不是消费降温,而是消费更聪明。消费者依旧热情,但他们的购物方式、触媒路径和品牌选择标准,都在悄然变化。Drive Research的调查揭示了三大趋势:

1. 黑五提前打响,节奏被亚马逊重写

27%的消费者认为亚马逊Prime Day比黑五更划算,几乎与传统黑五持平(25%)。黑五不再是“11月的独角戏”,而是一场持续两个月的“折扣接力赛”。

更值得注意的是,94%的线上购物者计划在Cyber Week期间在Amazon下单——比去年增长9%。亚马逊的提前布局,直接“重设了零售时间线”:品牌若不提前造势、分段出击,就可能在消费者预算尚未花完前,已经错过他们的“购买窗口”。

2. “服饰+电子”领跑,理性预算中的情绪出口

服饰和电子产品依旧占据购物清单的前两位。服饰热度的回升,来自“社交场景复苏”:假日派对、旅行聚会重新点燃了“为自己打扮”的冲动;电子产品则受AI硬件与智能家居普及推动,消费者愿意为效率和性能付费。

但这份热度背后是清醒的计算:只有20%的消费者计划花费超1000美元,而多数人将支出控制在400—599美元区间。这意味着品牌要兼顾理性与情绪——既要讲“划算”,也要给出“值得”。

3. 发现路径碎片化:社交媒体成为促销流量的前哨站

消费者“找优惠”的方式,正在悄然改变。报告显示:

  • 61%的人通过零售商网站发现黑五优惠;
  • 54%的人通过商家邮件和社交媒体广告获知促销信息;
  • 还有33%的人来自朋友或家人的推荐。 

这说明黑五的竞争早已不止是价格战,而是曝光战+认知战。品牌若想赢得点击,必须让折扣信息在社交平台上提前“破圈”,并通过精准广告、话题联动与达人带动,把“促销”转化为“内容”。

与此同时,70%的消费者更倾向通过浏览器购物而非App——这让“网站体验”成为真正的成交入口。页面加载速度、折扣清晰度、结账便捷性,都直接影响转化。黑五不只是广告节,更是体验节。
02品牌吸金攻略:重构价值叙事的三个方法

消费者变“抠”,并不意味着品牌机会变少。相反,这场“理性回归”正在倒逼品牌重塑价值叙事。过去几年,品牌赢在“折扣力度”;而现在,赢在“谁能让消费者感到值得”。

从报告数据可以看出,用户更注重价格背后的意义——他们要的不是便宜,而是“被理解”。

因此,2025年的黑五竞争,早已不是单纯的价格厮杀,而是一场关于节奏、故事和体验的系统博弈。品牌要想让消费者在“算计”中依旧“掏钱”,必须从三个方面重新出牌:

1.打时间差:提前锁住“计划型消费者”

当购物季提前两个月拉开帷幕,品牌若仍把重心放在黑五当天,等于自动退出主赛道。新的策略是:把促销拆解成阶段性“节奏营销”。

  • 预热阶段(10月中旬前后):通过会员优惠、订阅折扣或“心愿清单”功能激活潜客;
  • 爆发阶段(黑五前两周):推出限时闪购或满减叠加活动,制造“错峰焦虑”;
  • 延续阶段(网一至圣诞前):将优惠延长至节礼季,用内容叙事留住用户。 在价格大战之外,节奏管理正成为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2.做“性价比”的故事,而不是“低价”的噱头

报告显示,消费者愿意为了“省”而等待,但他们拒绝“廉价”。这要求品牌从“打折逻辑”转向“价值逻辑”:

  • 用叙事替代标价:让每一次优惠都有理由——例如“节日回馈”“环保系列”“经典复刻”等;
  • 用组合而非单品降价:推出主题礼包、节日套装或跨品类捆绑,提升客单价同时放大“买得值”的感受;
  • 让优惠可视化:通过购物车节省金额实时显示、倒计时弹窗等机制,让消费者“看到自己在省钱”。 在“价格敏感”时代,讲好性价比的故事,比纯粹打折更能唤起购买冲动。

3.强化体验闭环:用“无摩擦感”赢得理性用户

消费者更在意“价值”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容忍糟糕体验。尤其在服饰与电子品类,任何退换麻烦或支付障碍都会直接劝退。

品牌应聚焦三个体验节点:

  • 更直观的比价与库存透明:在首页显著标出“黑五价”与剩余库存,减少比价时间;
  • 智能推荐与灵活支付:让“买一件”变成“顺手多买一件”的轻决策体验;
  • 售后信任设计:强调“可退换”“包邮退货”“价格保护”等标签,缓解购买焦虑。 真正的竞争,不在价格标签上,而在消费者心中对品牌“靠谱感”的判断。

结语

在2025年,黑五已不再是“剁手”的狂欢,而是一场关于“聪明消费”的心理博弈。人们依旧渴望仪式感、期待折扣,但他们更希望品牌理解他们——理解他们为何等待、为何犹豫、为何仍然点下“立即购买”。

品牌要赢得这一届越来越“抠”的消费者,靠的不是折扣的深度,而是共情的深度。让他们相信,自己的每一笔支出,都被认真对待;让他们感到,自己在“聪明地花钱”是一种被尊重的消费方式。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Onesight

微信公众号:Onesight, 汇聚全球营销干货,掌握出海一首资讯。官方指南|出海案例|营销技巧|专业报告|所有出海人需要的,每日更新
没有了

已是最早文章

为您推荐

YouTube爆款密码哪里找?官方教程来了!

在当今社交媒体营销中,创意和内容的质量决定了品牌的曝光度与受欢迎程度。尤其对于已经在全球市场上开展业务的企业来说,如何制作吸引眼球且具有共鸣的内容是成功的关键之一

内容营销进入“收藏优先”时代:Pinterest最新报告揭示5个新常态

Pinterest 发布了《How to Build Your Audience on Pinterest in 2025》运营建议。表面上,这是面向其平台创作者的优化指南,实际上却揭示出一整套正在主导全球主流社媒平台内容演化方向的共性逻辑

LinkedIn最新数据揭示客户“新套路”,非线性、碎片化,怎么办?

LinkedIn 发布了一篇关于 B2B 买家行为变化的最新文章,总结了当今市场上影响营销策略的关键趋势。随着采购规模和结构的不断变化,买家的决策路径也愈发复杂,这为营销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从流量到销量:用好海外社媒上的这台“流量发动机”

短视频已成为全球社交媒体的“流量发动机”。从品牌曝光到用户互动,再到电商转化,短视频已成为中国品牌出海的必争之地

5个KPI指标衡量海外社媒运营效果

海外社媒不是 “发内容就有效果” 的玄学,而是需要通过清晰的 KPI 和科学的维度,把 “看不见的努力” 转化为 “可衡量的成果”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

这将关闭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