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有一条视频在TikTok上意外走红。
视频中,一位新手妈妈用一根透明的管子给婴儿吸鼻涕,动作看似“惊悚”,却让评论区里成千上万的新手父母感到解脱——终于有人把这件又脏又麻烦的育儿难题解决了。
而这条视频的主角就是Frida——一个专注吸鼻器的品牌。
根据 Fast Company 的报道,Frida 每年能卖出超过 250 万件吸鼻器,并进入了全美超过 35,000 家零售商门店,从一个小工具成长为母婴护理市场的标志性产品。
这样的成功在母婴赛道并不常见。公开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母婴产品市场规模约 5636 亿美元,预计到 2034 年将达到 8410 亿美元。
这样的成功在母婴赛道并不常见。公开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母婴产品市场规模约 5636 亿美元,预计到 2034 年将达到 8410 亿美元。
整个市场看似庞大,留给新品牌的空间极为有限。因为越是大众化的产品,越容易陷入同质化竞争。奶粉、纸尿裤等基础品类早已被国际巨头牢牢把控。
因此,想要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唯有深耕细分需求,在小而专的品类里建立独特优势,才能实现规模增长与盈利平衡。
Frida 的崛起正是这一逻辑的最好注解。
从一根鼻腔吸引器起家,Frida 并没有贸然进军主流品类,而是不断围绕“育儿中那些不体面却真实存在的痛点”推出产品。如今,它已成为美国母婴用品市场上最具代表性的 DTC 品牌之一。
SocialBook将从 Frida 的产品定位与消费群体切入,再深入剖析其独特的社交媒体营销策略,以此来为跨境电商卖家和出海品牌提供有价值的启示。
一、“小”痛点也有“大”人群买单
Frida 的故事要从 NoseFrida 讲起。这款产品诞生于瑞典,由一位儿科医生设计,后来被引入美国市场。
对许多父母而言,婴儿鼻塞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婴儿不会擤鼻涕,呼吸受阻时常常哭闹不止,夜里更会影响睡眠。传统的橡胶球吸鼻器虽然便宜,但清洗困难、容易滋生细菌,也让父母感到不够安全。
Frida 的做法则是用一根透明软管连接过滤器,父母用嘴轻轻吸力,就能把鼻涕吸出来,同时过滤器保证分泌物不会进入父母口中。这种“看起来有点恶心”的方法,却因效果显著而迅速走红。
与市面上售价 5 到 10 美元的橡胶球相比,NoseFrida 的售价通常在 15 到 25 美元之间,而其电动版本 Electric NoseFrida Pro 的价格更高,接近40 美元。
按理说,这样的价格区间并不具备低价优势,但消费者愿意为安全性和便利性付费。特别是对于首次当父母的年轻一代来说,他们更在意科学性和体验感,宁可多花钱,也要解决“真问题”。
随着鼻腔吸引器在美国市场站稳脚跟,Frida 逐步扩展产品线,但始终坚持“解决真实痛点”的逻辑。

比如,帮助新生儿去除头垢的护理刷,帮助产妇恢复的产后护理套装,甚至还有婴儿指甲修剪器和安全棉签。所有产品看似零散,却有一个共同的核心:解决育儿过程里那些尴尬、脏乱、但不得不面对的场景。
可以说,Frida 的成功不是靠“大而全”的产品矩阵,而是靠“小而专”的场景切入。它不与巨头在奶粉、纸尿裤上硬碰硬,而是从被忽视的细节切入,让父母在一次次真实使用体验中建立起品牌信任。
二、何为真实感营销?
如果说Frida的产品解决了父母的“功能痛点”,那么品牌的营销策略则精准击中了他们的“情绪痛点”。
在社媒时代,母婴品牌往往喜欢营造温柔、纯净的氛围,强调幸福、柔和的家庭画面。但Frida却走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它选择用真实、甚至略显“重口味”的内容来打破常规。
在TikTok和Instagram上,Frida的视频常常直面育儿过程中的狼狈一面:鼻涕横流的宝宝、产后恢复的窘境、深夜被吵醒的父母。
这些画面虽然不美观,但却让观众感到“这才是真实的育儿”。
根据第三方平台Marketing Brew的数据显示,Frida 在TikTok上的原生视频内容的自然观看量已经突破 1.1 亿次。这种无需大量广告投放的自然传播,不仅降低了营销成本,还让品牌形象更加真实可信。
此外,Frida还广泛合作了数量庞大的腰尾部KOL,利用他们的创意能力和较低的合作门槛来帮助品牌触达更大范围的目标客群。
Macey Colonius,一个由新手爸妈共同经营的TikTok账号,主要是记录他们带娃的过程,内容风格很真实,看起来没有商业经营的痕迹,拥有13.9万的粉丝关注,是一个还算不错的亲子类尾部账号。
在具体的合作视频中,这对夫妻使用了场景演绎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和观众观看他们使用吸鼻器的过程。一方面是降低婴儿的抵触心理,另一方面也是亲自上手并告诉粉丝们真实的使用感受。
整个过程从一开始就笑料不断,不论是模仿婴儿的状态还是往鼻腔喷生理盐水,甚至是直接上嘴吸鼻涕,都充满了欢乐感。但在体验过后,扮演婴儿的妻子还是很认真的给出了积极评价,认为这并没有想象中难受,而且吸完之后的感觉也很不错。
最终,这条视频收获了18万次的播放和5078次点赞,数据反馈相当不错,基于该红人的粉丝量级,本条视频妥妥的小爆款。而评论区的氛围也很和谐,不少人表示自己看到过广告,但不敢买,这次可以试着下一单。
结合视频简介处留下的Frida官方账号地址,从合作成本的角度综合考量,本条视频为品牌带来的帮助绝对超出预期。
可以说,Frida 在社媒上的最大武器,就是敢于把母婴世界的“不完美”搬上台面。它没有粉饰太平,而是用一种幽默、直接的方式告诉父母:“育儿就是会很乱,但我们帮你解决。”
这种真实与坦率,让品牌在同质化严重的母婴赛道中脱颖而出。
三、在“小而专”的赛道上一路狂奔
在母婴赛道这个巨头林立的市场里,Frida 用一根吸鼻器打破了固有格局。它的成功,不在于砸钱抢流量,而在于敢于直面真实的育儿痛点,并通过产品与营销的差异化,构建了属于自己的品牌心智。
对中国跨境卖家和出海品牌而言,Frida 的故事提供了三点启示:第一,找到真实且全球共通的痛点;第二,重视线上与线下的渠道协同;第三,在保持品牌个性的同时,学会做文化适配。
在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母婴市场中,也许真正的机会并不在那些“人人都想做的大品类”,而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能解决真实需求的细分场景里。
Frida已经用实践证明了这一点,下一个“Frida”,也许就会诞生在中国品牌的出海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