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重要的事情当作要命的事情来完成。”这句话是我在课堂上给同学们提醒过的,我也多次将这句话写在文章中给自己提醒,但说实话,能够做到,真难!
比如,我一直知道,对我来说,写文章是一件重要的事,它事关我当下唯有的人生目标(30年,写30本书),可现实是,我又总会以讲课了、直播了、太忙了为借口,而没有坚持每天写文章。
在这一点上,我很佩服华杉老师。他讲述自己在写作上的纪律性,日常每天早上写2小时,生病住院在病床上,还是坚持写2小时,出国倒时差,依然写2小时。
还有可学习的例子。村上春树讲自己写作的纪律性,每天早上起床后,坚持写10页,今天有心情,写10页,今天没心情,依然写10页。
我们能够看到的成功人士,都是敢于对自己下狠手的人;我们看到别人的优秀表现,都是基于人家大量积累和沉淀的结果。所以,你说作为自嘲为牛马每天吃土的普通人,我们和厉害的人真正的差别在哪里呢?是缺少机会吗?大概率不是的。那明明是没有机会呀!我们得搞明白机会是怎么来的。站在1楼处,你当然没有机会,或者看不到机会,但你可以试着往上走,去2楼看看,如果还没有,接着往上爬,3楼、4楼。。。。。。一直走到100楼。但普通人的状况是什么?爬到2楼已经觉得很累,在2楼没有看到机会,就放弃了,还把这略微的行动当作自己已经很努力的佐证,然后,得出结论:我努力了,但没机会。
没机会,核心是行动量不够!
我在直播中说过一句让某些人受伤的话:在当前这个社会,如果赚不到钱,只有两个原因,要么蠢,要么懒!
当然,赚不到钱的人总是给自己留足面子,他们给自己生出了另外一个词:我这个人有点笨!
以我的课程为例。
我给大家的建议是,每节课,至少听3遍以上,3期课程交叉听,你听到10遍+,自然就把握了其中的细节,也具备了运营的全局观。可总有些同学,勉强凑合听了1遍,却抱怨为什么不见成果,然后感慨,自己有点笨,所以如此这般。
说到底,行动没跟上,行动量不够。
对于一个长期不努力的人来说,稍微努力一下,就觉得自己在拼命。可惜的是,这个世界不同情弱者,更不会给Loser怜悯的目光。
只有努力向上的人,眼前的路才越来越开阔。
在1楼没有看到风景,不要紧,登上2楼看看,到了2楼还是没有机会,那就继续往上,攀登着攀登着,诗情画意的画卷展开了,机会扑面而来。
在我写下这段文字时,我问自己:为什么明明重要的事情却没有坚持做、用心做?我给自己的答案是:懈怠了、懒散了、懒惰了!
知耻而后勇,反思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进而调整,行动起来,持续行动,才能够看到熠熠发光的自己,才能够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卷。
我深深知道,大多数成年人是不学习、不成长的,我期望自己能够突破“大多数”的桎梏。
“把重要的事情当作要命的事情来完成”,愿你我都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