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亚马逊方面宣布开始在美国市场测试一项名为“Buy for Me”(帮我买)的代购类服务AI帮买,可帮助用户从其他线上渠道购买商品。换句话说,就算相关商品没有在亚马逊上架,通过这一服务,买家也可以在亚马逊直接下单。
据了解,目前该服务已在亚马逊App中集成,当用户搜索特定类目商品时,就可能会看到一个标记为“Shop brand sites directly”(直接在品牌网站购物)的结果分页。此时点击商品下方的“Buy for Me”按钮,就能直接在亚马逊App内进入相关商品详情页。
以下是在亚马逊APP内使用流程简述:
1. 搜索商品:用户在亚马逊App搜索品牌商品时,除了展示平台现有结果外,还会出现名为“Shop brand sites directly”的区域,显示来自品牌官网的商品。
2. 查看详情页:点击某个商品后,用户将进入一个类似于亚马逊商品详情页的界面,可在App内查看商品信息,便于评估是否购买。
3. 发起购买请求:若决定购买,用户可点击“Buy for Me”按钮。此时,系统会进入一个由亚马逊托管的结算页面,用户可确认配送地址、付款方式、运费与税费。
4. 亚马逊代表用户完成结算:通过AI系统,亚马逊将在品牌官网代为提交订单。消费者的姓名、地址、付款信息将经过加密后传输给品牌方,但亚马逊不会读取用户在品牌官网上的其他订单历史。
5. 跟踪与售后服务:下单成功后,消费者将收到来自品牌方的订单确认邮件,并可在亚马逊App内的“Buy for Me订单”页查看物流信息。后续如有退货、换货或售后问题,由品牌方提供支持。

具体来说,Buy for Me能够提供完整的代购服务。买家在搜索品牌商品时,会看到来自平台内及站外其他品牌网站的相关产品,买家可以选择点击链接跳转至品牌网站,也可以选择通过Buy for Me功能直接购买。
在进入Buy for Me页面后,买家可以在亚马逊站内浏览该品牌商品的详情信息,考虑是否确认下单。如果决定继续购买,用户便可在亚马逊上完成结账,事后也可在亚马逊上跟踪包裹物流信息,但退换货等售后服务,需与品牌商店联系。
亚马逊通过“Buy for Me”首次打破封闭生态,实现「搜索即服务」模式转型。用户搜索关键词后,平台将展示三类结果:
- 传统商品链接(亚马逊自营/第三方卖家)
- 品牌独立站商品(未入驻卖家)
- AI代购商品(其他平台商品)
卖家需明确:站内商品权重面临稀释风险,尤其非独家产品可能被站外低价商品替代
卖家面临核心冲击
1. 流量争夺战升级
现在用户搜索时,会看到:你的商品(亚马逊店铺);隔壁工厂的官网同款可能更便宜;国外官网的代购链接,结果是 原本能点你店铺的人可能被分走三分之一。
价格藏不住了,买家能看到官网价格,如果你卖得比官网贵,贵5% → 客户可能直接去官网买;贵10% → 客户会觉得你是奸商,建议中小卖家 偷偷注册个官网,把官网价格定得比店铺高5%(反套路操作)
2. 竞争维度多元化
独立站卖家突然杀进来,那些没在亚马逊开店的对手也能抢生意
比如有个美国小品牌从没入驻亚马逊,现在通过这个功能:
用户搜产品时能看到他家官网,成交后亚马逊帮忙代购,而卖家你的处境: 突然多了好多没见过面的竞争对手。
中小卖家要开始”两条腿走路”了,以前专心搞亚马逊就行,现在必须搞个独立站(哪怕只有5个产品)把独立站当广告牌用(专门展示高端款,亚马逊店铺卖基础款打价格战
3、运营成本偷偷涨了
广告费更贵了,以前花$1能买10个点击,现在可能只能买7个。因为更多卖家抢广告位,独立站卖家也来凑热闹。应对措施:重点投”品牌词+型号”广告
4、卖家要构建防御体系
独家产品矩阵:开发亚马逊专供SKU(至少占产品线30%),申请透明计划(Transparency)防跟卖
内容型A+页面:植入产品故事+场景化视频,用户停留时长延长40秒可使加购率提升15%
该功能对品牌跨境卖家的参考价值
虽然“Buy for Me”目前主要服务对象是终端消费者,但从功能设计及背后的平台策略来看,其释放出的信号,对品牌卖家特别是具备自有官网的跨境品牌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平台正在打破商品“封闭销售”的边界
“Buy for Me”的出现意味着平台首次正式引导用户在App内完成跨站购买行为,这对于品牌方而言,亚马逊正在构建一种“内容 + 搜索 + 外部转化”的新链路
2. 品牌卖家有望通过亚马逊流量获得站外转化机会
具备独立官网的品牌卖家,未来有望借助该机制在亚马逊站内获得更多曝光机会,并实现向官网的转化引导。
亚马逊未来可能的变化
亚马逊可能要收”过路费”现在免费给你导流,但明年可能:
- 每单抽3%(和信用卡手续费差不多)
- Prime会员买官网商品免运费(你要倒贴邮费)
- 代购公司会变身竞争对手以前帮你从1688采购的货代,现在可能会收集爆品数据自己卖,用更低价格在亚马逊跟你竞争
建议卖家和靠谱供应商签独家协议(哪怕多给5%利润)
一句话总结
会玩的卖家能靠这个功能白嫖亚马逊流量
老实卖货的可能被抢走生意
现在马上要做的:注册个独立站,把店铺产品换个马甲上架,价格标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