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个朋友希望我帮忙推荐工厂,有自己的产品,想要产品入股的,发了朋友圈以后,发现马上很多有产品的工厂,和我联系,说希望寻求这样的合作。我也借助这个机会,和一些工厂、以及有同样想法的运营团队朋友一起沟通,了解了一些相关资讯。
同时我也整理下,这几天和人交流学习的相关思路。
首先,模式定义,对于产品入股的形式,其实就是找人合伙的形式,有人说:这是最简单直接的模式了
在我看来,模式虽然简单,但是其实最最核心的基础,就是合作的双方,一定要愿意信任彼此,信任是双方合作的基础
品牌是能够产生复利的,品牌的变现承接,以及品牌产品的复购,都需要能够提供优质产品的工厂,提供支持。
所以在我看来:品牌运营方以及工厂产品方,缺一不可,需要彼此紧密的配合
当大家都能一起合作的时候,才能通过这个合伙,产生共同收益
有了信任基础,剩下的就是钱、权、责的分配机制。
还有更重要的,退出机制。
既然能够合伙,那么肯定都是希望能够一起发展壮大,一起走下去。
但是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其实需要不同认知不同战略打法的人。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职业发展定位
在适当的时间分道扬镳,也是能够预知的
至于比例应该是多少,怎么分配职责,只要双方能够谈拢,就完全没问题
如果顾虑很多,那么不如只找客户,找供应商,有订单的时候就配合,没订单的也没啥压力
今天在卖家群内,看到有人提到这样一个观点:
“90%的中层,他们因为工作资历、职业化水平、技能经验等相对突出,得到了提拔,却难以得到再次提拔,这看似是机会的问题,实则是格局的问题。
更为现实的是,平时受到重用的中层人员,其实绝大多数却是无法得到提拔的,甚至董事会/老板考虑空降人员,也不会将他们提拔为高层,除非公司遇到极大的危机而无人可用。“”
有人理解:1、防止结党营私;2、可以引入新鲜的血液,带来新的资源,人脉;3、认知和思维不同从而导致视觉不同,最终解决公司难题的方法和能力也不同;4、可能公司也需要好背景的高管做包装
从我的角度,我是这么看的:
其实公司发展到不同阶段。就是需要不同的人
从0到1的人,不一定适合1-100发展的人,所有公司发展起来,不同阶段,都是需要不同的人。
比如以前阿里巴巴最开始还要追求客户数量
那群最猛的铁军,他们的强项在于,遇山开路逢水搭桥,开拓能力非常强。
在后面需要追求客户体验,需要追求客户价值的时候,就会有点不适合了
有人也说:公司的创始人都还不一定陪着公司一路走下去呢
客户开拓,客户维护需要不同的性格,理念的人
聊到这里,有人又提到:自己觉得很厉害,老板不觉得你厉害,到底是谁的格局问题?
关于这一点,其实只是大家的定位不同
分享下,前一段时间在铁军学堂学习管理的时候,遇到的一些同学,当时还整理了这篇文章:深耕跨境电商行业,你的核心优势究竟是什么?
总结下,有的同学公司擅长研发,研发人员有几十人,销售就1-2个就够了
有的同学就是开工厂的,OEM订单,大客户主要是工厂老板自己挖掘的,也不需要什么销售,因为产能有限
有的同学公司就是擅长销售,整个公司几十号人都是销售。在管理上也只需要做销售激励的管理。
大家定位不同,走到不同的岔路口,就需要分开了。
大家怀揣共同的梦想,聚在一起,当梦想一步步从想法落地,大家又有了新的想法。
比如学习战略定位课程的时候,学习案例都是智能家居产品,四个小组大家都有不同的定位,有人围绕家庭生活更美好,未来要开发延展的产品就是聚焦家庭生活这样的使用场景上。
有人围绕智能科技改变生活,那么核心就在于科技,技术迭代,更方便了。
总之,就像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发展到后期,同样一群人,肯定都会有不同的发展方向的。
比如我自己之前最开始是运营
然后在公司发展阶段,从行政,人事,业务,供应链对接,我都有接触过
我最后发现,我只喜欢研究流量,营销。其他的,我就找专门更擅长的人配合就好了,最近想明白这个方向,就清晰了许多。也不会因为各种机会被随便诱惑。
一直坚持在一个方向,才能产生足够强大的势能。
前一段时间,有个朋友,关于孩子教育,她目前已经在为孩子的未来筹备链接相关资源了,我问,为什么需要这么早呢?
目前她能够主要合作的大客户,都是十几年前就开始一步步更深度的合作的,那么同理,当未来孩子的教育路上,需要相关的资源,需要了解相关信息,只需发个朋友圈,问题就能解决了。
这样一想,确实是这个道理。
关于这种产品入股亚马逊的形式,有缘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也欢迎在文章末端分享你的相关看法。
比如,你为什么想了解这种模式?你会在什么情况下去选择合伙?
你觉得这样的合伙,最终的品牌归属,应该属于谁?什么情况下,会选择散伙离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