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底,各式各样的盘点占据了互联网。
不久前,豆瓣也发布了2021年度电影榜单。排名第一的华语电影是今年12月17日才上映的动画电影《雄狮少年》。与此同时,在动画片分类中,除了剧场版外,上榜的分别是英国的《心灵奇旅》,日本的《音乐》和中国内地的《雄狮少年》。
除了年底大热的《雄狮少年》外,今年上映且热议的国产动画电影还有《白蛇2:青蛇劫起》《新神榜:哪吒重生》和修复版的《天书奇谭》。12月1日《白蛇2:青蛇劫起》正式上线Netflix,登上Netflix周榜第三。而《新神榜:哪吒重生》的具体上线时间还未知,但播放权在年初已被Netflix买下。
而《雄狮少年》因将现实题材和中国文化(舞狮)相融合,一改以往中国电影脱离现实、争抢神话IP的“乱象”。观众对这部动画电影出海的呼声越来越高。而今年,因为国产动画电影表现不菲,人们对国产电影“崛起”的呼声改成了“复兴”。
概念:
动画电影动画电影(Animation Films)指以动画制作的电影。
一般情况下,动画电影包括剧场版,OVA。但是严格意义上的动画电影与剧场版电影动画不同的是动画电影故事取材并不是由动画剧或OVA中取材。从动画剧或OVA取材的称为剧场版或电影动画。因此,本文所提到的动画电影不包含剧场版,OVA。
PS.英语中把漫画分为儿童看的“Cartoon(卡通)”和青少年看的“Comic(漫画)”)
确实,“复兴”这个词比“崛起”更准确。在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点燃人们对国产动画电影的热情之前,关于中国动画电影的出海史已经早早开始撰写了。
“然而,真正让我大开眼界,深深打动着我,激发我今天创作欲望的,是1942年在日本首映的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著名漫画家手冢治虫所提到的这部《铁扇公主》是由万氏兄弟(万古蟾、万籁鸣、万超尘、万涤寰)于1941年完成的。这部电影后来传到日本,在那里它被公认为战时电影制作的巨大成就。
而后,60年代问世的《大闹天宫》花费了万籁鸣、严定宪和其他制片厂员工总共五年的时间设计和监督,每十分钟的动画他们要制作7000-1万张原画,该项目总共设计了17万幅原画、7万幅彩色图纸。凭借其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和以京剧为灵感的音乐,《大闹天宫》获得了无数奖项,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
对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动画家来说,《大闹天宫》的成功开启了一个新的可能性世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可以为花费数年时间制作的动画电影争取到资金。(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之前,万氏兄弟受雇于新华电影公司,其高层认为销售电影设备比制作真正的电影更有利可图,于是万籁鸣不得不放弃一段时间的动画制作 。)
可好景不长,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停滞了将近十年的时间。77年到改革开放之前,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共生产出133部影片(包含短片),时长将近3400分钟。在此期间,中国动画共有24部影片在海外获奖37项,创造新纪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动画电影是《哪吒闹海》,它将中国古典壁画融入在了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里,被为其故事增添了强烈的悲剧和反抗内核。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随着政府资金支持的缩减和投资者涌向利润更高的业务,动画外包开始在中国起飞,卡通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日本和美国的动画(美国好莱坞大片)在中国找到了一批忠实的观众。这一时期的国产动画电影从“闭门造车”(专注中国特色的呈现:水墨、皮影、京剧形象……)转换到商业化制作,向好莱坞靠近。同时这也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转型开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宝莲灯》,总投资1200万,从配音到歌曲全是大咖(陈佩斯、宁静、张信哲、李玟……),全面学习好莱坞的制作并将其和中国传统故事相融合。但当时的中国观众仍认为这部动画有着强烈的国外色彩,观众并不买账,票房表现极差。而这也是中国动画电影沉寂前的最后一丝曙光。
作为中国动画电影的主力军,进入千禧年的上美厂在电影动画制作方面呈现悬崖式下跌,从此以后把中心完全都放到了TV动画制作上。
直到2015年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这一时期没有一部长篇动画电影赢得国内或国外观众赞赏。
兴:从中国故事再出发
回望中国动画电影出海史,在影史上留有姓名的动画都有着浓浓的“中国味”,这个“中国味”通过其动画形象一眼区别于美国和日本动画形象。
(美国《狮子王》 日本《前年女优》 中国《天书奇谭》)
其实国产动画电影制作者选取中国故事很好理解。一方面是故事是中国人都熟知的,降低了观影门槛;另一方面,前辈的成功经历向我们证明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从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来,在国内火爆,并且顺利出海的也都保留着浓厚的“中国味”。例如,2015年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出海60多个国家,共获400多万元票房;《大鱼海棠》于2018年在全美公映;2019年,国产动画电影迎来一次大繁荣。全年共上映动画电影77部,总票房约为121.25亿元,其中,国产动画电影共上映34部,累计票房约71.04亿元。2019年至今,中国上映的大批优秀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白蛇2:青蛇劫起》等纷纷投向海外大银幕和流媒体。
虽然国人对于动画电影的态度始终有鼓励的成分,但这份鼓励在出海路上并没有给这些优秀的动画电影带来许多加持。例如,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虽然出海60多个国家,但是海外票房加起来也才四百多万美元,不管是上映时间长(土耳其上映13周)还是短(阿拉伯两周),其票房表现都不佳。同样的,2019年口碑极佳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出海也遭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2015年后,中国动画电影的出海之路似乎只是在国人的期盼下完成了“出海”这一步。专注于对中国神话故事改编的国人们紧紧地被“民族化”裹挟住,前人的成功经验在出海道路上并没有变成这批动画制作者的万能法宝,反而成了拦路石。
出海频频遇冷,是因为太“民族化”?
而中国人对中国故事的执着,在最近的《雄狮少年》中被推上高潮。在知乎“媒体评动画电影《雄狮少年》,称「表达文化自信,传扬民族精神」,这部电影有哪些方面值得借鉴?”的回答里,高赞都被这样的评论占据。
大家的关注点在《雄狮少年》里的人物形象有“辱华”倾向。从更想看中国题材的动画到人物形象中的中国人是不是带有刻板印象,国内观众们对于“民族化”越来越执着。它到底有没有“辱华”,这个可能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而Inpander想提的是“东方主义”。萨义德认为,东方主义属于西方建构产物,旨在为东西建立一个明显的分野,从而突出西方文化的优越性,换成现在网上流行的词语,可以简单理解为“辱华”。是西方通过对东方的印象(小眼睛、塌鼻梁)进行整体化,形成关于东方的刻板印象,而下一步就是成为西方对待东方的文化霸权主义。
很多网友认识到了这一点,但他们彻底误用了,没有站在东方人的视角,去破除这一刻板印象;反而化作为“精神西方人”,再次用东方主义的惯用逻辑,因为过往的刻板印象,去攻击小眼睛的同胞,以此来抵制“东方主义”。
不往“辱华”方面靠,提起真正的东方特色的动画电影,你会想到什么?水墨?皮影?
这些当然是最能一眼区分中国动画电影和别国作品的特征,但动画电影的“差异化”一定得靠“东方”来“区分”吗?
就拿出海来讲,所有品牌觉得难做、但都在做、想做好的就是“本土化”,也就是希望自己的产品能够更加贴合当地的受众。把动画电影当成一个“产品”来讲,它想要在西方做好本土化,是不是在动画内容上有点迎合“东方主义”?而如果你做这个产品的时候是没有考虑到出海,这个产品受众就被你默认为中国受众了。而当国内受众增多,顺势出海的时候就会遇到难点,大的难点是中国人的精神内核外国人很难get到;小的难题是在翻译的时候,很难将语言特色翻译出去(比如哪吒的“急急如律令”等等)。
这样一看,中国动画电影出海的道路好像进退两难,但没有成功的案例吗?国内卖座又叫好的动画出海受冷,那国产动画电影出海到底怎么做?
何去何从?
01拓宽思维,打造差异化
在上文,Inpander简略地提到了一些千禧年后出海的国产动画电影,但其中有一部在海外很受欢迎的影片我没有提,那就是刘健的《大世界》。这部动画电影是中国第一次入围欧洲三大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的影片,也是继宫崎骏《千与千寻》之后,21世纪第二次有亚洲动画电影入围柏林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
但这部动画电影就没“中国味”了。它不再取材神话故事,而是选择更为现实的中国背景,并且剧情上更加更成人向(黑色幽默、荒诞、多线犯罪)。而这部在海外待遇不错的动画电影,在国内上映时首日排片不到2.8%,票房不足百万。这再次印证了海内外观众的喜好差异成了出海的最大阻碍。
虽然国人喜欢有共鸣的神话题材,但如果一开始经营“宇宙”的概念,那对海外受众也相对友好,大家有时间去捋清整个大的神话背景和关系线。但现在的情况是,动画导演们只是恰巧都选择了神话背景,但后续人物的联动可有可无,对整个神话背景并无帮助,反而造成了观众的审美疲劳。02中外合拍,拓展发行渠道
可以通过和海外公司合拍、直接海外投资的形式,推动国产动画的海外落地发行,同时也可以赢得口碑。
比如,第91届奥斯卡还有一部中美合拍的《冲破天际》提名了最佳动画短片奖,该片讲述了一个关于中国人航天梦的故事。2018年《未来机器城》是中美合拍的一部动画长片,获得了安妮奖(动画领域的最高荣誉之一,有着”动画奥斯卡”之称)。03流媒体平台,低成本、高收益
以Netflix为代表的海外流媒体平台,带动了国产影视作品发行方式的变革。Netflix从2018年开始,加大对中国国产电影的版权购买力度,先后买下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动作电影《动物世界》的全球播放权,2019年以30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国产动画电影《未来机器城》的发行权。
除了Netflix,很多国产动漫出海选择了YouTube平台。在YouTube上,《魔道祖师:前尘篇》的累计播放量已经接近350万,《全职高手》的播放量高达7亿……
从“崛起”到“复兴”的口号喊了这么久,每年优秀的动画电影屈指可数,但确实呈增长趋势。但与此同时,中国观众能更冷静地看待国产动画质量,在鼓励之余,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动画从业者来说是压力也是动力,不管是只面向中国还是出海,影片都需要接受人们的评价,差异化的内容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