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旺季前夕,Temu的一则新规在卖家圈掀起轩然大波:被明令禁止已久的重复铺货行为正式进入“严抓期”,11月1日起处置规则将正式落地,严重者将永久封店。

01 Temu严查重复铺货行为
近期,不少卖家透露,自己从买手处收到了严查重复铺货的核查预警。这一动作不仅是为了优化旺季流量与商品资源配置,更与平台应对欧盟监管、推进运营合规化的长期战略深度绑定。
与以往不同,此次整治的核心变化在于核查范围的扩大:从单个店铺内部延伸至同一主体下的所有关联店铺。
这意味着,即便店铺名、账号不同,只要背后公司主体一致,跨店的相似商品都将被纳入监测;一旦违规,不仅商品会被下架,还可能面临短期禁止上新、长期限制在售商品数量的处罚,直接打乱旺季备货与销售节奏。

要应对此次严抓,首先需明确平台对 “重复铺货” 的界定标准。官方给出的定义清晰且严格:在同一站点发布 “标题、图片、详情描述、其他重要属性” 完全相同或高度相似的多个商品链接,即属于违规。
更关键的是,平台审查逻辑已从 “前台表面差异” 转向 “商品实质同一性”—— 简单调整主图拍摄角度、替换标题个别关键词、更换背景图等传统规避手段,在图像识别与语义分析系统面前几乎失效;而将同一商品的颜色、尺寸、赠品拆分多链接上架的 “SKU 重叠” 行为,以及同主体跨店铺铺货,如今都被明确定义为违规操作。不过,当前最让卖家焦虑的并非定义本身,而是“高浓度”重复的量化标准始终模糊。重复商品占比10%算超标?还是30%?截止发稿,平台未公开具体数值,这种不确定性大幅增加了运营风险。
更严峻的是处罚后果的即时性与严厉性。
近期已有大量卖家反馈,其爆款链接因重复铺货被下架;更有持有迪士尼等知名 IP 授权的卖家,因重复链接问题遭遇产品批量下架,损失惨重;
与此同时,系统还会自动隐藏重复链接,仅保留销量、价格或上架时间最优的一个,多余链接相当于彻底失去曝光。
显然,单纯靠铺货抢曝光的时代已彻底过去,卖家必须转向精细化运营以适应平台规则。跨境电商已进入3.0精细运营时代,流量分配逻辑早已向优质、独特的商品倾斜,与其上架10个同质化产品,不如集中资源打造1个有竞争力的精品链接。
02 平台严打的底层原因
Temu此时加码整治,绝非临时起意,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必然结果。
从买手发布的朋友圈来看,平台对于严重重复铺货的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一经发现永久限制,且不支持申诉,可见本次动作之严格。
# 一方面,是为了优化旺季资源分配。Q4是流量峰值期,平台曝光位、搜索权重等资源稀缺,但重复铺货链接会占用 40% 的展示资源,点击率却仅为优质独品的 30%,严重浪费资源;
# 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规避监管风险。Temu 正面临欧盟等地区的严格合规审查,此前玩具类店铺保证金上调就是应对举措。重复铺货可能引发不正当竞争投诉,加剧监管处罚风险。
# 再者,是顺应行业规范化趋势。从亚马逊到 Shopee,打击重复铺货已是跨境行业共识,Temu 此举正是推动平台生态向“精细运营” 转型。
03 卖家需要及时整改突围
面对11月1日的处罚节点,卖家仅剩短短两天整改窗口期,必须从 “被动等待” 转向 “主动适配”,快速调整策略以规避风险。首要任务是分级筛查全店链接,核心盈利款通过 “修改主图、优化详情、突出差异化卖点” 整改。对于低毛利的重复链接直接下架止损。
其次是落实多店铺IP隔离,多店铺卖家立即为不同账号配置独立 IP、设备、收款账户,避免主体关联。
再者是重构产品布局逻辑,放弃 “多链接铺货”,聚焦1-2个核心品类打造爆款,用 “组合装” 形式覆盖多规格需求,提升单链接竞争力。
最后,建议卖家绑定平台资源,主动联系买手说明整改方向,报名旺季活动,用优质转化数据巩固账号权重,争取流量倾斜。
Temu的整治风暴,本质是跨境电商行业 “粗放增长” 时代的终结。未来,只有具备差异化选品、精细化运营、合规化操作能力的卖家,才能在平台站稳脚跟。
这场危机对合规卖家而言,更是 “弯道超车” 的机会 —— 重复铺货链接被清退,优质独品将获得更多曝光资源。卖家无需焦虑,只要顺势调整运营策略,将合规作为长期经营的底色,就能在旺季乃至更长远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