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Barjo Nur Fajar :SKIL海外红人名单
起源于美国的SKIL是一个享有盛誉的工具品牌,以创新的圆锯与电动工具而闻名,如今产品线覆盖木工、电钻、电锯等多种工具,成为无数工匠与 DIY 爱好者的必备之选。
对于 SKIL 来说,出海营销的关键不只是展示产品本身的功能参数,而是让目标用户在真实的场景中看到工具的可靠性与创造力。于是,他们选择了印尼木工创作者 Barjo Nur Fajar 来作为品牌合作伙伴。

Barjo Nur Fajar 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印尼木工内容创作者。他并没有用华丽的布景或复杂的拍摄手法来取悦观众,而是以最真实的直播与操作过程打动了51万订阅者。
他的视频内容覆盖了从“penyerutan papan(刨木板)”“melebarkan papan kayu(拓宽木板)”到完整的家具制作与自制工具演示,几乎把木工日常全景式地搬到了线上。
内容风格也很质朴接地气,经常在标题里加入亲切的问候或祈愿语气,比如“selamat sore lur(下午好兄弟们)”“minta doanya ya 🙏”,让人感觉像是坐在工坊里与老朋友闲聊。
正是这种“专业 + 亲民”的气质,使他与 SKIL 的合作显得格外自然。Barjo 的核心受众是印尼本地的木工爱好者和 DIY 用户,同时由于他在视频标题和标签中混用印尼语与英语(如 #woodworking、#carpentry),也能吸引到部分国际观众。
这种双语策略让他的内容更容易被搜索到,从而帮助 SKIL 在东南亚本地和海外市场都能获得关注。
最典型的合作案例,是他发布的一条带有 #skil 标签的视频。视频展示了他在实操中的木工流程,内容中穿插 SKIL 工具的使用。这条视频仅凭自然传播,就获得了 2573 万次播放和 5.8 万点赞。
对于一个以木工为主题的内容来说,这样的数据堪称爆款,也让 SKIL 的品牌形象迅速深入目标受众心智。观众不仅看到了工具的外观,更在长流程的演示中,直观感受到 SKIL 产品的耐用性和实用性。
相比传统广告,这种合作模式有几个显著优势。首先,场景化背书让工具从“参数表”变成了真实可感的生产力,观众在看到成品家具的同时,自然而然联想到“如果我也买同样的工具,就能复制这样的成果”。
其次,简短专业的内容不仅提升了完播率和算法推荐权重,还为品牌提供了丰富的二次传播素材,可以被剪辑成短视频,在 TikTok 或 Instagram 上二次放大曝光。
对 SKIL 而言,Barjo Nur Fajar 不只是一个内容创作者,更是一个能在工坊与消费者之间架起桥梁的“品牌代言人”。
他以最朴素的方式,把工具的价值展示给了真正会使用它们的人。这种由下而上的口碑背书,远比单向的广告轰炸更有力量。
未来如果 SKIL 能够与他开展系列化合作,比如围绕不同工具制作专属教学视频、推出带折扣码的联合直播,不仅能巩固在印尼市场的影响力,还能进一步将这种内容模式复制到更广阔的海外市场。
二、Stud Pack:Vevor海外红人名单
在全球工具设备赛道中,Vevor在近几年逐渐崛起,凭借丰富的产品线和极具竞争力的价格成为中国制造出海的重要代表。这家主打工业工具、DIY设备和专业建造器材的公司,在欧美市场尤其受到关注。
Vevor 的挑战并不在于产品质量,而在于如何用生动且可信的内容,把自己的工具放进潜在用户的真实工作场景中,让品牌故事深入到工地、工作坊与家庭车库的每一个细节。这也是他们选择与 YouTube 创作者 Stud Pack 合作的核心原因。
Stud Pack 的名字在北美 DIY 与建筑爱好者圈子里并不陌生,在YouTube上拥有72.6万订阅者。这支团队以“建造一栋属于自己的房子”为起点,将整个过程完整记录并分享到平台上。从拆除旧屋、浇筑地基,到框架搭建、楼桁安装,再到闪光条的收边细节,每一步骤都真实可见。
与一般快节奏的短视频不同,他们采用系列化长篇纪录的方式,既展示了工地的进展,也保留了施工中的风险、错误和解决方案。
正因如此,他们的频道被许多职业木工、承包商、建筑学徒,甚至怀有建房梦想的普通家庭所追随。观众在这里看到的不是摆拍,而是赤裸裸的现场挑战与经验传授。
Stud Pack 的受众领域非常垂直:一方面,他们吸引了大量有实操经验的建筑工人和半职业木匠,他们对施工细节和工具性能高度敏感;另一方面,也有不少 DIY 爱好者和学生观众,他们希望通过跟随视频学习施工知识,甚至复制其中的小型家具项目。
换句话说,这个频道兼顾了专业性与大众性,既能说服专业用户,也能启发初学者和家庭观众。对 Vevor 这样的品牌来说,这种受众交叉点意味着一个极具价值的传播阵地。
合作的实际效果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在 “DIY Dream Home Ep.19” 这一集中,Stud Pack 遇到了结构问题:墙体承载不足,必须进行基础修补和 LVL 梁更换。视频里展示了混凝土切割、钻孔、加固、拆梁和顶升等多个高强度工序,工具的使用场景几乎贯穿始终。
该集获得了 16万次播放和1.5万点赞,远超同类工地内容的平均互动表现。对于品牌而言,这样的曝光并不是冰冷的广告,而是建立在“问题—工具—解决”的完整逻辑链条上。观众看到工具如何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自然会把品牌与“可靠、专业、耐用”挂钩。
更重要的是,Stud Pack 的视频风格是叙事化的,他们会在工地解释工程师的规格、演示错误的代价、展示修正的过程。
这种教育性叙事不仅提高了内容的可看性,还把工具的价值放进了观众能够理解的语境里。Vevor 如果将梯具、工作台或混凝土钻凿机置入其中,不仅能展示产品的多功能和耐用,还能通过主创的讲解获得专业背书,迅速在专业受众与 DIY 群体间建立信任。
这也是为什么 Vevor 在出海营销中需要 Stud Pack。
对品牌来说,Stud Pack 提供的是一个天然的舞台:一个既能打动懂行人,又能教育初学者的内容场域。在这里,产品不是被生硬地推荐,而是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角色。
三、ProblemLöserTV:Worx海外红人名单
在欧洲的工具与家居市场中,Worx正逐渐成为“中国制造出海”的代表品牌。凭借多元化的工具设备、DIY 用品和建造类器材,它在国际市场上不断扩大影响力。
但对Worx而言,如何让更多本地消费者真正理解并信任品牌,远比单纯的广告投放更为重要。于是,他们选择了 ProblemLöserTV 这样的合作伙伴。
ProblemLöserTV 的名字在德语区很有代表性,直译就是“问题解决者”。正如频道描述所言,他的视频并非品牌赞助,而是创作者本人基于长期使用经验后的实测推荐。
这种“非付费、纯粹实用”的定位,给了观众极大的信任感。相比于铺天盖地的硬广,他的讲解亲切而务实,完全站在用户视角,帮大家解决实际的维修和 DIY 问题。正因如此,他的视频在德国、奥地利、瑞士等地拥有稳定的受众群体,也成为 Vevor 理想的合作对象。
ProblemLöserTV 的内容涵盖范围很广,从家庭常见小修小补,到电动工具、手工具的长期使用体验,他几乎把观众日常会遇到的“麻烦事”全部拆解开来。
频道最大的特色是“透明与实操”。透明在于他始终强调产品由自己购买,不接受付费推荐,从源头建立起观众对内容的信任;实操则体现在几乎所有视频都以演示为核心,他会在镜头前逐步完成拆卸、修复、替换零件的全过程,并在结尾展示最终效果。
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让家庭 DIY 爱好者、维修爱好者,甚至完全没有经验的普通人也能跟着操作。对工具品牌而言,正是这种教学与演示,让他们的产品自然融入到解决问题的故事里。
在近期的一支视频《Worx Landroid Räder Wechseln — TOP ANLEITUNG》中,ProblemLöserTV 展示了如何为 Worx 的割草机器人更换轮子。
视频播放量达到 1.3 万,虽然数字不算惊人,但在德语区的细分市场中,这样的垂直内容价值极高。
视频通过详细步骤展示了拆卸旧轮、清理部件、安装新轮以及测试运行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它解决了许多潜在用户最关心的疑虑:如果购买机器人之后遇到问题,能否自己动手解决?结果是肯定的,这种直观的演示直接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门槛。
向左滑动查看
对 Worx 来说,这支视频不仅仅是一堂维修课,更是一次品牌信任的积累。观众通过 ProblemLöserTV 的亲身操作,感受到产品的可维护性与耐用性,同时也看到了原厂配件和售后渠道的价值。
换句话说,这样的内容帮助 Worx 在德语市场建立了“易用、可靠、值得购买”的形象。对于Worx来说,合作逻辑同样清晰——借助 ProblemLöserTV 的系列介绍和本地化语言环境,他们的工具设备也能以最自然的方式进入德语区用户的视野。
这种合作背后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一次曝光,而在于长久的搜索与复用。维修类视频往往具有极强的长期搜索需求,当用户遇到类似问题时,ProblemLöserTV 的教程会持续被点击,进而让品牌获得长尾流量与持久的市场渗透。
相比于一次性广告投放,这种长期信任的积累,才是Worx在出海中真正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