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场分析 E-Bike出海洗牌:还能靠什么打动欧洲消费者

E-Bike出海洗牌:还能靠什么打动欧洲消费者

过去十年,中国E-Bike品牌凭借供应链优势和价格优势,一度在欧美市场风头正劲。然而,随着关税政策的反复、竞争格局的加剧,以及欧洲消费者偏好的迭代,中国E-Bike出海故事正在进入“洗牌期”

过去十年,中国E-Bike品牌凭借供应链优势和价格优势,一度在欧美市场风头正劲。然而,随着关税政策的反复、竞争格局的加剧,以及欧洲消费者偏好的迭代,中国E-Bike出海故事正在进入“洗牌期”。

近期,英国商业贸易部宣布撤销对非折叠类电动自行车的“双反”措施,中国产E-Bike迎来关税减负。这一政策无疑释放出积极信号,为品牌在欧洲拓展提供了新的窗口。但利好之外,更残酷的现实是:欧洲市场早已是技术、品牌、文化多重较量的红海。关税壁垒的放松,并不能自动转化为市场份额,决定未来走向的关键,仍是“品牌力”能否打动欧洲消费者。
欧洲E-Bike市场:潜力巨大,但门槛更高

从数据上看,欧洲依然是E-Bike最具潜力的市场。根据Statista数据,2024年欧洲E-Bike市场预计收入将达到193.2亿美元,不仅大幅领先北美(22.3亿美元),甚至超过亚洲(138.6亿美元)。这一庞大市场背后,是欧洲城市交通转型和绿色出行政策的推动。

在荷兰、德国、法国等地,E-Bike不再只是通勤工具,而逐渐被纳入休闲、健身、运动的生活方式矩阵。与此同时,电动货运自行车在“最后一公里”配送中的应用,也让E-Bike更深入城市商业场景。

但机遇伴随挑战。欧洲E-Bike市场格局主要由三类玩家构成:

  • 本土品牌:如Cube、Haibike、Gazelle、Winora,深谙欧洲消费者偏好,拥有先发优势;
  • 中国品牌:如TENWAYS十方科技、DYU大鱼智行,依靠供应链与价格快速切入,但品牌认知度仍待提升;
  • 海外巨头:如来自美国的Trek,借助自行车文化积淀和全球营销能力持续占领高端市场。

竞争激烈意味着,中国品牌若继续依赖低价切入,势必陷入同质化泥潭。欧洲消费者的选择标准早已从“能骑”升级到“更好骑、能代表生活方式”,这对品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品牌出海营销策略:谁在打动欧洲消费者?

要想在欧洲市场突围,中国E-Bike品牌必须思考一个问题:在产品性能趋同的背景下,消费者为什么选择你?答案往往藏在品牌的营销策略之中。观察典型玩家的打法,可以发现三个值得借鉴的方向。

1. Cube:产品驱动+赛事热点,抓住专业人群

Cube的打法是典型的“产品导向型”。其新品迭代频率高,在社交媒体中大量使用产品标签与专业术语,借此强化技术壁垒。这一策略吸引了骑行爱好者和行业KOL,为新品持续引流。

更重要的是,法国拥有丰富的自行车赛事资源,Cube紧密绑定本土赛事热点,借助体育话题制造关注与互动。通过“技术+赛事”双线结合,Cube不仅稳住了专业骑行群体,还在更广泛的体育文化圈层中扩展了影响力。

2. Haibike:科技叙事+用户故事,营造社群氛围

法国消费者在休闲与运动消费上,格外注重产品性能与质量。Haibike正是抓住这一点,通过内容展示其在动力系统、轻量化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传递“值得信赖”的品牌印象。

更值得注意的是,Haibike大量转发用户的骑行故事,将真实体验与品牌价值绑定。这种社群化运营模式,不仅让用户感受到归属感,也形成了“用户自发讲述—品牌放大传播—更多用户参与”的口碑飞轮。对欧洲消费者而言,这比单向广告更具说服力。

3. Trek:美学价值+生活化渗透,稳固心智认知

Trek作为传统自行车巨头,其E-Bike营销更强调“美学”和“生活化”。在社媒内容中,Trek注重视觉叙事,图片和视频往往构图精致、色彩饱满,使E-Bike被赋予审美与情感价值。

与Cube不同,Trek并不强调独立的“E-Bike标签”,而是将其自然融入传统自行车话题。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E-Bike逐渐渗透到消费者认知中,而不会引发传统用户的排斥感。最终,Trek在保有原有用户的同时,完成了对新赛道的心智渗透。

# 结语

在欧洲市场,E-Bike已经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价格优势、政策利好只能带来阶段性机会,但无法确保长期竞争力。真正决定洗牌结果的,是品牌是否能够讲好故事、传递价值,并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长期认同。

对于中国E-Bike品牌而言,这意味着转型——从单一的供应链驱动走向品牌驱动,从输出产品走向输出文化。只有补齐“品牌力”这块拼图,中国E-Bike才能在欧洲不只是“再度掀起热潮”,而是赢得可持续的市场地位。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Onesight

微信公众号:Onesight, 汇聚全球营销干货,掌握出海一首资讯。官方指南|出海案例|营销技巧|专业报告|所有出海人需要的,每日更新
没有了

已是最早文章

为您推荐

在IFA 2025,看到中国品牌重注欧洲

第101届德国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IFA 2025)正式拉开帷幕,今年的主题是“Innovation For All”,IFA CEO Leif Lindner提到,今年展会主打“更具体、更实用”的AI应用,包括AI电商、智能生活场景等

泡泡玛特将布局中东等新兴市场、长城汽车巴西工厂竣工投产、茶百道北美首店落地纽约|出海周报

在泡泡玛特在2025年中期业绩会上,联席首席运营官文德一表示,将加快拓展中东、南亚、中南美及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并在巴黎、悉尼、米兰、纽约等核心城市布局旗舰店及旅游零售门

推动中俄关系高水平发展:走进“红利退潮”后的俄罗斯市场

随着俄罗斯本土化政策推进、监管趋严、物流和支付等跨境难题加剧,市场红利期正在退潮,竞争逐步回归理性

欧洲人省钱,省出个新市场

就像亚马逊欧洲退货与维修业务主管说的,“财务压力和环保意识正重塑零售格局”,而二手电商正在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在消费降级的当下,“新消费需求”几个大字,在欧洲闪闪发光

京东“再”出海,决定做自己

7月31日,京东宣布向欧洲消费电子零售巨头CECONOMY发起自愿公开收购要约。此次收购总估值约22亿欧元(约合181亿元人民币),收购完成后,京东预计将持有CECONOMY超过51%的股权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

这将关闭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