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场分析 从“千亿巨头”到“外交赠礼”,安踏的全球化突围战

从“千亿巨头”到“外交赠礼”,安踏的全球化突围战

从晋江代工厂起步,到2024年以千亿营收跻身全球体育用品集团前三,安踏的全球化之路,尤其是主品牌的海外突围,正在改写世界对“中国制造”的认知

一双跑鞋的外交亮相,意外成为中国品牌国际化的微观注脚。

9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会见匈牙利外交部长兼贸易部长西雅尔多时,将一双安踏C10Pro马拉松竞速跑鞋作为礼物赠送。会后,西雅尔多第一时间在个人社交媒体晒出球鞋照片和视频,这条动态很快引发中外网友关注,还有匈牙利网友留言询问跑鞋的品牌。

评论区的海外网友认出了安踏品牌,而安踏此次亮相的意义也在于:当一个中国运动品牌的产品,能自然成为跨国交流的文化载体时,背后折射的是安踏从“中国本土品牌”到“全球体育玩家”的身份转变。从晋江代工厂起步,到2024年以千亿营收跻身全球体育用品集团前三,安踏的全球化之路,尤其是主品牌的海外突围,正在改写世界对“中国制造”的认知。

01 全球前三的底气:

不止是营收,更是体系化能力的胜利

安踏集团财报披露的2024年核心数据,至今仍被行业反复提及:全年营收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为继耐克、阿迪达斯之后,全球第三家迈入“千亿俱乐部”的体育用品集团。这一成绩不仅是中国体育品牌的里程碑,更打破了全球体育用品市场长期由欧美品牌主导的格局。

但比千亿营收更值得关注的,是安踏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它没有走多数中国品牌“单品牌冲量”的老路,而是通过“主品牌+多品牌矩阵”的体系化打法,构建起横跨不同市场层级的全球化能力。

2019年对Amer Sports(亚玛芬体育)的收购,是安踏全球化战略的关键一步。通过此次收购,安踏将Salomon(萨洛蒙)、Arcteryx(始祖鸟)、Wilson(威尔逊)等多个国际专业运动品牌纳入麾下,瞬间补齐了在高端户外、专业装备领域的短板。更重要的是,安踏并未将这些品牌当作“财务资产”进行简单管控,而是采取“去中心化运营”策略:始祖鸟仍保持高端户外品牌的专业调性,全球门店从不刻意强调“中国背景”;Wilson依托自身在球类装备领域的积淀,持续深耕欧美职业体育赛事;Salomon则在越野跑市场巩固专业地位。

这种“各品牌独立运营、集团提供资源支撑”的模式,让安踏快速形成了覆盖高、中、低端市场,兼顾专业运动与时尚消费的品牌生态。截至2024年底,亚玛芬旗下品牌贡献了安踏集团近30%的海外营收,其中始祖鸟全球销售额突破20亿美元,鞋类产品增速高达60%。

不过,对安踏而言,收购国际品牌只是“借船出海”的起点。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让诞生于中国的安踏主品牌,在耐克、阿迪达斯盘踞的海外市场站稳脚跟?毕竟,收购可以快速获取品牌、渠道和技术,但主品牌的国际化,考验的是从产品到文化的全链路输出能力。02

主品牌破局:

明星+渠道,一体化海外攻坚

当始祖鸟、Salomon等子品牌在海外市场凭借原有口碑稳步增长时,安踏主品牌的出海之路显得更为艰难。在欧美消费者认知中,“中国运动品牌”长期与“性价比”“代工”等标签绑定,要打破这种刻板印象,需要一套差异化的破局策略。

安踏给出的答案是“明星×渠道×本地化运营”的三角打法,通过精准切入细分市场,逐步建立主品牌的国际认知。01明星IP:用篮球文化敲开欧美市场大门

篮球是欧美体育消费的核心场景,也是耐克、阿迪达斯的“基本盘”。安踏选择以NBA球星欧文为突破口,2023年正式签约欧文并推出专属签名鞋KAI系列,直接对标耐克的詹姆斯系列、阿迪达斯的哈登系列。

与其他品牌“明星代言+产品铺货”的简单模式不同,安踏更注重“球星人格与品牌文化的绑定”。在KAI 1的海外推广中,安踏没有刻意强调“中国品牌”身份,而是围绕欧文“球场叛逆者”的人设,打造“突破规则”的产品叙事——鞋身设计融入欧文标志性的涂鸦元素,宣传视频聚焦他从底层球员到NBA巨星的成长故事,甚至邀请欧文参与球鞋配色的共创。

这种“去地域化”的内容策略,让KAI 1迅速获得欧美年轻消费者的认可。2024年KAI 1在北美发售首日即售罄,在二手交易平台StockX上,其溢价率一度超过耐克同期中低端鞋款,上市首月就跻身该平台篮球鞋热搜前十。更关键的是,借助欧文的影响力,安踏主品牌成功进驻Foot Locker、JD Sports等欧美核心体育零售渠道,与耐克、阿迪达斯的产品同台陈列——这是此前中国运动品牌从未实现的突破。

02渠道深耕:DTC模式打通东南亚“任督二脉”

如果说欧美市场的突破靠“明星IP+渠道渗透”,那么东南亚市场的增长,则得益于安踏对本地化运营的深度投入。

2022年,安踏在新加坡设立东南亚区域总部,放弃传统的“代理分销”模式,全面推行DTC直营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从供应链、产品开发到零售终端,全部由安踏自主掌控,实现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

在供应链端,安踏在马来西亚建立智能工厂,缩短产品交付周期;在产品开发上,针对东南亚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推出透气性更强的跑鞋、速干面料的运动服饰;在零售层面,安踏打造“超级安踏”门店,融合运动体验、社群活动与数字化服务——消费者可以在门店参与瑜伽课程,通过AR设备试穿球鞋,甚至直接定制专属配色。

这套本地化运营体系的效果立竿见影。2024年,安踏主品牌在东南亚市场营收同比增长45%,其中印尼、越南市场增速超过60%。更重要的是,通过DTC模式,安踏积累了大量本地消费者数据,这些数据反哺产品开发,形成“市场需求→产品迭代→销量增长”的闭环。例如,针对东南亚年轻人喜爱的街头文化,安踏推出“城市涂鸦”系列服饰,上市后迅速成为社交媒体爆款,单款销量突破10万件。

03 从“卖产品”到“造符号”:

安踏的全球化下半场

当KAI 1在欧美市场出现溢价,当“超级安踏”门店成为东南亚年轻人的打卡地,安踏主品牌的出海已经超越“产品销售”的阶段,进入“文化符号构建”的新战场。

对运动品牌而言,真正的全球化不是“把中国的产品卖到国外”,而是“让品牌融入当地的文化语境”。安踏显然深谙这一点,在海外市场的运营中,它很少刻意强调“中国身份”,而是通过融入当地的运动文化、社交场景,逐步建立品牌的情感认同。

这种“因地制宜”的文化融入策略,让安踏主品牌逐步摆脱“外来品牌”的标签,成为当地运动文化的参与者。正如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所说:“我们的目标不是做‘中国的耐克’,而是做‘世界的安踏’——这个‘世界的安踏’,既要有中国品牌的基因,也要有融入全球市场的能力。”

当然,安踏的挑战仍未结束。在欧美市场,如何进一步提升品牌溢价,缩小与耐克、阿迪达斯的差距;在新兴市场,如何应对本土品牌的竞争,保持增长势头;在文化层面,如何让“安踏”这个名字,真正成为全球消费者认可的运动符号——这些都是安踏需要面对的长期命题。

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安踏主品牌的球鞋出现在外交场合,当KAI系列在欧美年轻人中成为潮流单品,当“超级安踏”门店在东南亚落地生根,中国品牌的全球化已经进入新的阶段:不再是“走出去”的尝试,而是“扎下根”的深耕。对安踏而言,千亿营收和全球前三只是起点。真正的考验,在于能否在未来十年,让“世界的安踏”从口号变为现实——这不仅是安踏的目标,也是中国品牌走向全球的共同期待。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Onesight

微信公众号:Onesight, 汇聚全球营销干货,掌握出海一首资讯。官方指南|出海案例|营销技巧|专业报告|所有出海人需要的,每日更新
没有了

已是最早文章

为您推荐

E-Bike出海洗牌:还能靠什么打动欧洲消费者

过去十年,中国E-Bike品牌凭借供应链优势和价格优势,一度在欧美市场风头正劲。然而,随着关税政策的反复、竞争格局的加剧,以及欧洲消费者偏好的迭代,中国E-Bike出海故事正在进入“洗牌期”

在IFA 2025,看到中国品牌重注欧洲

第101届德国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IFA 2025)正式拉开帷幕,今年的主题是“Innovation For All”,IFA CEO Leif Lindner提到,今年展会主打“更具体、更实用”的AI应用,包括AI电商、智能生活场景等

泡泡玛特将布局中东等新兴市场、长城汽车巴西工厂竣工投产、茶百道北美首店落地纽约|出海周报

在泡泡玛特在2025年中期业绩会上,联席首席运营官文德一表示,将加快拓展中东、南亚、中南美及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并在巴黎、悉尼、米兰、纽约等核心城市布局旗舰店及旅游零售门

推动中俄关系高水平发展:走进“红利退潮”后的俄罗斯市场

随着俄罗斯本土化政策推进、监管趋严、物流和支付等跨境难题加剧,市场红利期正在退潮,竞争逐步回归理性

欧洲人省钱,省出个新市场

就像亚马逊欧洲退货与维修业务主管说的,“财务压力和环保意识正重塑零售格局”,而二手电商正在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在消费降级的当下,“新消费需求”几个大字,在欧洲闪闪发光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

这将关闭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