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独立站运营 用户首次购买,究竟买的是什么?

用户首次购买,究竟买的是什么?

做营销时,我们总在纠结 怎么拉新”“怎么涨粉,却常常忽略一个关键问题:那些被吸引来的潜在用户,为什么迟迟不肯完成 首次购买

做营销时,我们总在纠结 怎么拉新”“怎么涨粉,却常常忽略一个关键问题:那些被吸引来的潜在用户,为什么迟迟不肯完成 首次购买?

要知道,首次购买从来不是成交这么简单 —— 它是用户从观望者变成信任者的第一道门槛,是品牌与用户建立长期关系的起点,也是未来复购和忠诚度的基石。

那么,用户首次购买,究竟买的是什么?作为营销人,我们该如何把握这个关键时刻?

首购背后的心理动机

消费者首次尝试一个新品牌或新产品时,他们表面上购买的是商品或服务,但实际上远不止如此。

他们购买的是“低风险试错”

首次购买通常是消费者风险最低的尝试方式。他们不希望投入过多金钱、时间或情感,而是想以小博大,测试品牌是否值得信任。

比如,有人第一次买奶茶,选的不是最贵的那款,而是品牌主推的 “首单 9.9 元爆款”—— 他本质是在 试错:花小钱验证 “这家奶茶好不好喝、值不值得下次再买”;

有人第一次买护肤品,会优先选 “10ml 小样套装”,不是小气,而是怕 正装不适合自己,浪费钱。

对用户来说,首次购买是一场 “低风险测试”:我花的钱,能不能换来我想要的效果?这个品牌,能不能让我放心?

而对品牌来说,首次购买是一次 信任入场券—— 只有让用户顺利完成这场 “测试”,才有机会谈后续的复购、裂变、终身价值。

他们购买的是“身份认同”

选择某个品牌往往反映了消费者自我定位。首次购买可能是对品牌所代表价值观的初步认可,是对这个品牌是否适合我的探索。

他们购买的是“即时问题解决方案”

大多数首购行为都是为了解决一个迫切的痛点或需求,而非长期投资。

首次购买 3 个障碍

很多品牌明明流量不错,转化率却上不去,问题往往出在 没解决用户的下单顾虑。常见的 3 个障碍,你大概率也遇到过:

1.信任不足:“我怕踩坑”

这是最核心的障碍。尤其是新品牌或高客单价产品,用户会想:“我没听过这个牌子,质量有保障吗?”“网上的好评是不是刷的?” 

比如买化妆品,宁愿多花点钱选知名品牌,也不敢轻易尝试小众新品牌 —— 本质是 “怕对皮肤不好”,信任没建立起来。

2.决策成本高:“我选不出来”

如果你的产品页面堆满了 “功效”“规格”“套餐”,用户很容易陷入 “选择困难”。比如买一支口红,页面同时推 “哑光款”“滋润款”“镜面款”,还分 “显白色”“日常色”“派对色”。

用户会想:“我到底该买哪支?万一买错了怎么办?” 最后干脆 “再想想”,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3.感知价值低:“我觉得不值”

用户下单前都会算一笔账:“这个价格,配得上它的价值吗?” 比如同样是 T 恤,有的品牌卖 99 元,用户觉得质量好、设计独特,值;有的品牌卖 199 元,用户却觉得料子一般—— 不是价格贵,是你没让用户感受到 值在哪里。

6个实战策略,推动用户首次下单

解决了障碍,接下来就是落地方法。这 5 个策略,从降低门槛到建立信任,覆盖用户下单全链路,新手也能直接用:

1.降低决策门槛:用 “小成本试错” 吸引首次下单

用户怕踩坑,你就给 TA 低风险选项。

首次购买者最需要的是安全感。品牌可通过各种方式降低消费者的决策门槛。

瑞幸的 首单 9.9 元咖啡

用远低于原价的价格,让用户 “花小钱尝鲜”,后续再用优惠券引导复购;

完美日记的 小细管口红小样

19.9 元 3 支小样,用户既能试色,又能感受质地,满意了再买正装;

电商平台的 首单立减;免运费;退货无忧

比如 新用户首单减 20 元,90天无忧退货政策等,直接降低用户的 金钱成本,强化购买信心,减少决策压力,减少下单犹豫。

核心逻辑:让用户觉得 “就算买错了,损失也不大”,从而愿意迈出第一步。

2.构建信任背书:用 “别人的选择” 打消顾虑

用户不信你说的,却信 “和他一样的人” 说的。所以我们可以展示用户评价、案例研究,增加可信度。

  • 展示真实用户评价:在商品页放 “带图好评”,比如 “我是敏感肌,用这款面霜没过敏”“XX好评,已经回购了”;
  • 找权威认证:比如食品类 “QS 认证”“有机认证”,护肤品 “皮肤科医生测试”,让专业机构替你 “背书”;
  • 借势 KOL/KOC/PR:找和品牌调性匹配的博主做 “真实测评”,比如科技类博主测试手机,摄像头,用 “第三方视角” 增强可信度。

3.营造稀缺感:用 “限时 / 限量” 逼出 “即时决策”

用户总是 “拖延”,你就要给 TA “不得不现在买” 的理由:

  • 限时优惠:新用户专享,今明两天下单立减 30 元,后天恢复原价;
  • 限量库存:首单福利款,仅 100 件,卖完即止;
  • 专属权益:今天下单,额外送价值 50 元的赠品,明天就不送了。

注意:稀缺感要 “真实”,别搞 “永远限时、永远有货”,否则会消耗用户信任。

4.优化购买路径:别让麻烦拦住用户

很多时候,用户都要付款了,却因为 流程太复杂 放弃了。如何优化?

  • 减少跳转:从 商品详情页 到 付款页,步骤不超过3 步,别让用户点半天还没到付款;
  • 简化注册:别让用户填一堆 如姓名、性别、电话、地址、生日、邮箱等;
  • 清晰指引:在付款按钮旁加小提示,比如 付款后 48 小时内发货,支持 7 天无理由退换,让用户知道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5.设计 风险逆转:给用户后悔的权利

最能打消用户顾虑的,就是 “你承诺兜底”。比如:

  • 7 天无理由退换:收到货不满意,不影响二次销售,7 天内可退可换;
  • 不满意退款:买回去用了觉得不好,联系客服,全额退款,不用退货(适合低客单价产品);
  • 质量保障:两年内出现质量问题,免费换新(适合家电、数码产品)。

当用户知道 就算买错了,也能补救,下单的决心会大大增加。

6.构建身份认同感

让消费者的选择成为其自我表达的一部分:

  • 明确的品牌价值观:清晰传达品牌立场和使命
  • 社群归属感:让消费者感到成为某个群体的一部分
  • 用户生成内容:鼓励分享,强化身份认同

首次购买后

很多品牌以为 用户下单了就万事大吉,其实不然 —— 首次购买后的 48 小时,以及到货后10天内,是巩固用户信任、为复购铺路的关键期。

可以做这 3 件事:

及时跟进:用户下单后,发一条短信:“亲爱的 XX,您购买的 XX 已发货,快递单号 XXX,预计 XX 天送达~收到后有任何问题,随时联系客服哦!” 让用户有被重视的感觉;

给复购钩子:用户确认收货后,发一张 “复购优惠券”:“感谢您的首次购买!下次下单可凭此券减 20 元,30 天内有效~”;

邀请互动:“您对这次购买的 XX 还满意吗?来评论区分享你的使用感受,抽 3 人送同款小样!” 既能收集反馈,又能增加用户粘性。

忠诚度计划:邀请加入会员计划,为再次购买提供激励。

最后想说:

用户首次购买的不仅是产品,更是对品牌的初步信任和期待。把握这个破冰时刻,需要我们从消费者心理出发,打造低风险、高体验的购买旅程。首购不是终点,而是品牌与消费者长期关系的开始。

毕竟,用户愿意花第一次钱,是因为觉得你值得;而只有让 TA 觉得值得,才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成为你的忠实粉丝。

本文转载请注明出处。禁止二创和洗稿,一经发现将追究责任!!!

以上,如果对你有用,请点个赞点个在看哦,下周见!

End

个人简介

Hi 我是Kimi,一个力求只分享干货的品牌小主管一枚。

关注我,海外营销知识每月更新。(所有分享都是下班后业余时间总结和发布)

(V:kimi20288交个朋友)。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外贸小巨熊

微信公众号:外贸小巨熊, 一位力求分享干货的社媒推广运营一枚。海外社媒运营|红人营销技巧|EDM推广|海外趋势等知识每周更新

为您推荐

别搞反了: 溢价不是做品牌的原因, 而是做品牌的结果

那些能长期维持溢价的品牌,本质上都是用 “价值” 换来了用户的 “心甘情愿”,而非靠营销强行 “薅羊毛”

震惊!竞品独立站95%外链流量来自ChatGPT

前段时间调研一个竞品独立站,发现ChatGPT竟然给竞品带来了高达95%的外链流量,完全震惊到了我。于是做了大量的研究,有的品牌已经在悄悄收割AI流量红利,而大部分品牌还在死磕传统SEO

千万别向下找工作,否则越找越糟糕

有朋友问:辞职6个月没找到工作,投递的简历石沉大海,面试后再无回音,家里催得紧,焦虑感与日俱增,是不是先随便找个工作过渡一下

导师带教篇(2):8条带教新同事通用Tips

上次我分享了根据新人经验差异来带教的些许心得,今天分享下新人带教的8条通用Tips

导师带教篇(2):8条带教新同事通用Tips

上次我分享了根据新人经验差异来带教的些许心得,今天分享下新人带教的8条通用Tips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

这将关闭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