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独立站运营 做难而正确的事情

做难而正确的事情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质:敢于做难而正确的事

“太卷了”、“事多钱少”、“行业寒冬”……最近和几个不同行业的朋友聊天,听到的多是类似的声音。

有朋友苦笑:“现在能按时发工资的公司,都算好公司了。”

但奇怪的是,就在这片“哀鸿遍野”中,总有一些人、一些企业,不仅活下来了,还活得相当不错。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质:敢于做难而正确的事。

一.什么是“难而正确的事”?

就是那些短期看吃力不讨好,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但长期看能够构建深厚护城河,带来持续回报的事情。

比如别人刷剧躺平,你每天雷打不动写 500 字、跑 3 公里,看似枯燥的坚持,悄悄积累成写作能力和健康体魄。

它不像刷手机那样能立刻带来快感,却能在时间的发酵下,给你远超预期的回报。

反观我们常陷入的 “易而错误” 的陷阱,看似轻松,实则是在透支未来。刷短视频满足了短暂的快乐,却偷走了本该用来提升自己的时间;

频繁跳槽追求 “涨薪快”,却没能沉淀核心竞争力,30 岁后陷入职业瓶颈;

靠节食减肥图 “见效快”,反弹后反而伤了身体。

轻松的选择背后,藏着的是 “温水煮青蛙” 的危机。

二. 难而正确的事它可能意味着:

拒绝一个来钱快但有损口碑的项目

短期反人性,长期有复利

投入一两年时间打磨一款自己满意的产品

在没人注意的角落,坚持自己的标准和原则

比如做社交媒体,不用心运营的话,短期内真的看不到效果,用心运营的话,短期也很难带来明显效果。

谈社媒带来的长远品牌价值会被认为很虚无,因为没办法很好的衡量到底什么是品牌价值。

前期发帖没人点赞,没人评论,做活动参与的人数寥寥无几,更别谈大部分老板都关心的流量和转化。因此许多人会吐槽做社媒无用。

但是如果运营方向是对的,坚持用心去精细化运营半年左右,你就会看到正反馈,

比如活动效果越来越好了;粉丝也蹭蹭蹭起来了;

互动的人越来越多了;做产品调研的时候也能收集到不错的用户反馈;

甚至越来越多的KOL, KOC主动求合作……

最后,形成正循环,社媒提及你品牌的人越来越多,流量和订单也越来越多了……

三.那么为什么大多数人选择走容易的路?

本质是 “短期利益” 对 “长期价值” 的碾压。大脑天生偏爱 “即时反馈”—— 刷一条视频能立刻笑出来,而学一门技能可能要半年才看到效果。

容易的路,见效快,反馈及时,哪怕知道它是条死胡同,也总有人前仆后继地闯进去。

而难的路,需要延迟满足,需要与人性抗争,需要你在漫长的时间里默默耕耘,却看不到明显回报。

真正的高手,大部分都是长期主义者。他们愿意用暂时的辛苦,换取长期的竞争优势。

这种 “延迟满足” 的能力,恰恰是拉开人与人差距的关键。

就像字节跳动早期,当其他互联网公司都在做流量变现快的游戏、电商时,张一鸣却坚持投入资源做算法研发。

当时没人看好这个 “烧钱又慢” 的方向,但正是这份对 “难而正确” 的坚守,让字节跳动后来凭借精准推荐算法,推出了抖音、今日头条等现象级产品。

对个人而言,同样如此:那些能沉下心做 “慢功夫” 的人,终会在某个节点迎来爆发。

四.如何识别“难而正确的事”?

1.能积累核心竞争力 

做的事情是简单重复,还是能不断积累你的专业能力、品牌声誉或资源网络?找工作时,别只看起薪,看看这个岗位能不能让你积累可迁移的能力。真正的正确,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2.有复利效应 

今天的努力能否让明天的自己更轻松,5 年后会不会感谢现在的自己?知识、技能、品牌口碑都有复利效应,时间越长,价值越大。

3.对你而言有意义 

你是否相信这件事的价值?只有内心认可,才能在被质疑和遇到困难时坚持到底。

4.符合长期趋势 

这件事是否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比如健康产业、数字化升级、新能源等符合国家政策和未来需求的领域。

五.知道什么是难而正确的事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坚持做下去。

1.拆解大目标,建立小正反馈

难而正确的事往往回报周期长,容易让人中途放弃。将大目标拆解为阶段性小目标,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给自己一些奖励,建立正向反馈机制。

很多人途中放弃,是因为把目标定得太宏大。“要写一本书” 太难,但 “每天写 500 字” 很容易;

“要瘦 20 斤” 压力大,但 “每天少吃 1 口饭、走 1000 步” 没负担。

把 “难” 拆解成 “每日可执行” 的小事,用微小的成就感对抗畏难情绪,坚持就会变成惯性。

2.用 “环境倒逼” 对抗惰性

独自坚持很难,找到有共同目标的伙伴,相互鼓励和监督,能让这条路走得更容易。

一个人走得慢,一群人走得远。想练口语,就加入英语角;想备考,就去图书馆和学霸一起学习。同时,主动砍掉干扰项 —— 把手机放在视线外,卸载容易沉迷的 APP,用环境帮自己 “断舍离”,减少坚持的阻力。

3.定期复盘调整

坚持不是固执。定期回顾进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和方法,确保始终在正确的方向上。

4.给自己画饼

经常想象目标达成后的景象,这种视觉化练习能重新点燃内心的激情和动力。

任何一个领域,到最后拼的都不是投机取巧的能力,而是踏实做事的耐心。

选择难而正确的路,一开始可能走得慢,但你会越走越轻松,因为你的基础扎实,能力全面,护城河深厚。

而选择容易的路,一开始走得快,但会越走越艰难,因为你要面对无数和你一样想走捷径的人,最终陷入无休止的内卷。

很喜欢一句话:“所有横空出世的惊艳,都是蓄谋已久的铺垫”。

没有一蹴而就的捷径,也没有凭空掉下来的幸运。

以上,共勉。

本文转载请注明出处。禁止二创和洗稿,一经发现将追究责任!!!

以上,如果对你有用,请点个赞点个在看哦,下周见!

End

个人简介

Hi 我是Kimi,一个力求只分享干货的品牌主管一枚。

关注我,海外营销知识每月更新。(所有分享都是下班后业余时间总结和发布)

(V:kimi20288交个朋友)。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外贸小巨熊

微信公众号:外贸小巨熊, 一位力求分享干货的社媒推广运营一枚。海外社媒运营|红人营销技巧|EDM推广|海外趋势等知识每周更新

为您推荐

必看!96年虾皮大卖总监给职场新人的4个朴素又实用的建议!

Meya拥有8年丰富的虾皮跨境电商经验,曾从0到1搭建过国内出海东南亚排名前三的虾皮团队(销售额排名),行业巅峰时期一人带领80+人的团队

高价产品这样写文案,用户抢着买单

价格越高,消费者的决策门槛就越高,如何通过文案让他们觉得“物超所值”?经过对众多成功案例的分析,我总结出以下四个核心策略

所谓工作能力强,就这6点

其实“工作能力强”从不是靠天赋或“拼命加班”堆出来的,而是藏在6个可复制的底层逻辑里。把这6点做到位,你也能从“忙忙碌碌”变成“高效靠谱”

导师带教篇(1):0经验的小白和2年经验的新人怎么带?

今天和大家分享下我带教不同工作经验的新同事的一些心得,虽然每个公司的组织架构和规则制度都不一样,每个人遇到的新人和具体情况也会有所差异

15 条颠覆你认知的营销干货, 少走 3 年弯路

今天整理 15 条他反复强调的营销干货, “拿来就能用”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

这将关闭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