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税收监管开启
平台经济税收监管迎来历史性转折!国务院法规+税务总局细则接连落地,编织了一张覆盖境内境外、穿透平台、直达个体的“全透明”税网。
平台经济“野蛮生长”时代正式终结,“合规透明”成为生存新法则。
无论你是淘宝店主、TikTok主播、还是亚马逊跨境卖家,这份关乎“钱袋子”的解读,请务必细看!

Step1 重磅连击:法规+细则
l6月20日,国务院出手: 颁布《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国务院令第810号),首次将平台信息报送写入行政法规,核心明确“谁来报、报什么、怎么报、不报怎么办”,定下“报送是义务,违规必罚”的铁律。
l6月26日,税务总局跟进: 火速发布《关于……的公告》(2025年第15号),对操作细节“再落一锤”。境内跨境平台一视同仁,按季度报送经营者身份+收入信息成为硬性要求。
这两份文件,一高一细,共同构筑了平台经济税收监管的完整法律与实操框架,标志着“全透明税收监管时代”正式开启。
Step2 谁必须报?
l境内平台:持有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或完成ICP备案的企业(如淘宝、京东、抖音电商、美团等)。
l境外平台:
Ø有境内运营主体(如亚马逊中国、Temu、TikTok Shop):由持证主体或其境内服务商(如招商公司)负责报送。
Ø无境内主体(重大突破!):如日本乐天、德国OTTO等,必须指定境内代理人报送,彻底堵住监管漏洞。
重点来了:不管你在哪个平台开店(亚马逊/Temu/速卖通/SHEIN/乐天/OTTO…),只要注册主体是中国大陆公司或个体户,这次新规,你!在!名!单!上!别抱侥幸心理。
Step3 报什么信息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2025年第15号公告及附件要求,跨境平台需向税务机关报送中国卖家的涉税信息,核心数据分为以下两大类:
一、身份信息(用于锁定纳税主体)
l平台需报送卖家在注册及经营过程中留存的实名信息,具体包括:
l卖家名称:店铺注册的公司全称或个人经营者姓名;
l纳税人识别号:企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个体户的税务登记号;
l证件类型与号码:如营业执照编号、身份证号等;
l店铺ID:平台内店铺的唯一标识(如亚马逊的Seller ID);
l联系方式:包括手机号、邮箱、经营地址等
二、收入信息(用于核算纳税基数)
平台需按季度报送卖家在平台的全部交易流水,包含以下财务明细:
l销售总额(Gross Sales):所有订单的流水总额,含运费、税费等;
l退款金额(Refund Amount):买家退货或取消订单的金额;
l净收入(Net Income):实际结算给卖家的金额(即销售总额扣除退款、平台佣金等);
l交易订单数量:成交订单笔数;
特别提醒:两类卖家需高度警惕
l“零申报”卖家:过去未开票、无税号经营的,平台报送的收入数据将直接暴露税务风险;
l使用“本土号”的卖家:
Ø若注册主体在境外(如美国公司),但实际运营方在中国境内,仍可能被穿透认定为中国税务居民;
Ø平台需报送“境外经营者向中国境内销售”的数据,单买家季度交易超5000元即需申报。
Step4 何时执行?
l2025年7月1日 – 7月30日: 所有平台必须完成基本信息备案(如平台自身信息、报送责任人等)。
l2025年10月1日 – 10月31日: 首轮身份信息及第三季度(7-9月)收入信息报送!卖家们,10月是关键节点!
有例外吗?——小范围豁免
l家政、维修、搬运等提供便民劳务,且依法享受免税政策的个人,其收入信息平台可免报。
l平台已为经营者代扣代缴税款或代办纳税申报的收入信息,无需重复报送。
对跨境电商卖家带来哪些冲击呢?
Step5 三步稳过税务关
第一步:自我大排查(现在就干!)
l别等税务局敲门!马上翻出公司账本和平台后台数据(亚马逊、Temu全算上);
l两数对碰:把历史纳税申报数vs 平台真实销售额拉出来对比,先摸清自家税务窟窿有多大;
第二步:财税洗白计划
l必须砍掉的操作:立刻停掉“零申报” → 这是等着被稽查的明雷!
l必须上马的操作:
建双账本:无论公司大小,内部管理账+外部税务账分开记,收支票证全留痕;
l收入成本锁死:
Ø收入端:按平台结算周期确认收入
Ø成本端:采购价/物流费/广告费统统计入成本 → 抵税才是真省钱!
l历史包袱处理:
Ø2024年前账乱的卖家 → 趁首次报送前主动补税 → 滞纳金能封顶!
Ø直播/代运营合作 → 合同加签“代扣代缴”条款 → 责任分清才安全
第三步:架构升级
l收票必严:每笔平台回款必须对应境内或香港正规发票;
l税种早定:核定征收(小卖家)or 一般纳税人(大卖)→ 提前选好别犹豫
l三方对账:每季度平台报送数= 财务账 = 银行流水 → 差一分钱都得查明白
税收监管这张“大网”已经织得又密又牢,平台经济的“草莽时代”彻底翻篇了!合规不是选择题,是生死题!
不管是平台还是卖家,只有老老实实、规规矩矩,把内功练好,才能在新规则下活得久、活得好。
10月“首报季”眼瞅着就来了,各位,准备好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