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营销圈子,“品牌定位”这四个字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但真正能说清楚它到底是什么的人却不多。
很多人认为,品牌定位就是设计一个Logo、想一句Slogan、拍一条广告片;也有人觉得,定位就是“高端”“年轻化”“性价比”这些标签的排列组合;更有人把定位等同于市场细分,认为只要圈定一个消费群体就算完成了任务。
但如果你仔细研究过那些真正成功的品牌——比如苹果、农夫山泉、特斯拉,甚至近年崛起的元气森林、花西子——你会发现,它们的定位逻辑远不止于此。
品牌定位的底层逻辑,本质上是一场关于“选择”与“放弃”的战略博弈。它不是在定一个“点”,而是在定一套“系统”。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拆解品牌定位的5个核心维度,告诉你那些教科书里没写的实战逻辑。
一 定认知战场:选对战场,比打赢战争更重要
定位的第一层,是确定你要在用户心智中抢占哪块认知高地。
许多人误以为定位是“我想让用户记住什么”,但真正的关键其实是“用户已经记住了什么”。比如在饮料行业,“解渴”是基础需求,“健康”是进阶需求,“情绪价值”是更高阶的需求。元气森林当年选择主攻“0糖0卡0脂”,本质上是绕开了可乐的“快乐水”战场,转而抢占“健康饮料”的认知空白。
如何找到认知战场?
1.逆向思考:用户对现有品牌有哪些不满?比如完美日记抓住了“大牌平替”的痛点,而传统美妆品牌还在强调“奢华感”。
2.趋势预判:未来3-5年,哪些需求会爆发?特斯拉在2012年押注电动车时,燃油车仍是绝对主流,但它看到了环保政策的趋势和用户对科技感的渴望。
3.认知冲突:用户对某个品类的固有印象是否有矛盾?比如“速食”与“健康”看似对立,但空刻意面通过“餐厅级意面在家做”的定位,成功化解了冲突。
案例: 王饱饱燕麦片早期避开了与传统麦片的“营养早餐”竞争,转而绑定“代餐”“控卡”场景,直接切中年轻女性减肥需求,两年内销售额破10亿。
二 定身份角色
定位的第二层,是明确品牌在用户生活中的角色。你不是卖产品,而是成为用户的“某种化身”
用户买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背后的“身份象征”。星巴克卖的不是咖啡,而是“第三空间”的生活方式;Lululemon卖的不是瑜伽裤,而是“自律与自由”的精神标签。
角色定位的3种类型:
1.解决方案提供者:比如戴森=“黑科技家电”,解决的是用户对传统产品功能不足的不满。
2.价值观代言人:Patagonia把环保理念刻进品牌DNA,吸引的是认同“负责任消费”的人群。Rothy’s的品牌定位是,你可以在购买一双可爱鞋子的同时,通过回收塑料瓶来爱护环境。
3.情感陪伴者:江小白用文案瓶打造“年轻人的情绪酒”,让产品成为倾诉对象。
三 定价值锚点,撬动用户决策
品牌定位的目的是让消费者清楚你所提供的价值,以及为何独独你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定位的第三层,是找到一个让用户无法拒绝的购买理由。
价值锚点就是那个让用户瞬间心动的“钩子”。
经典锚点类型:
功能锚点:OPPO“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
情感锚点:钻石品牌“一颗永流传”
价格锚点:Costco“极致性价比”
场景锚点:红牛“困了累了喝红牛”
反常识逻辑: 锚点越单一,穿透力越强。许多品牌总想堆砌卖点,结果反而模糊了焦点。
实战技巧: 用“填空题”检验你的锚点: 当用户想到______(品类)时,第一个联想到______(你的品牌),因为______(锚点)。
四 定竞争壁垒
定位的第四层,是找到你的“护城河基因”,构建别人抄不走的竞争优势。
许多品牌的失败,恰恰是因为定位只停留在“用户想要什么”,却忽略了“我能守住什么”。
壁垒的4种形态:
1.技术专利:华为的5G芯片、大疆的飞控系统
2.供应链优势:蜜雪冰城2万+门店背后的成本控制能力
3.文化势能:故宫文创对IP资源的独占性
4.用户生态:小米的“手机+AIoT”闭环
警惕伪壁垒:
- 流量不是壁垒(新渠道随时崛起)
- 融资不是壁垒(资本可以复制)
- 爆款不是壁垒(生命周期有限)
案例: 洽洽瓜子当年凭借“掌握关键保鲜技术”的定位,用“充氮保鲜”这一技术点构建壁垒,直接拉开与散装瓜子的差距。
五 定进化路径:允许定位“有序变形”
定位的第五层,是设计品牌的动态成长逻辑。
市场在变,用户也在变,死守定位可能让品牌陷入“创新者窘境”。
进化路径的3个原则:
1.内核不变,外延扩展:
苹果从“Think Different”到“隐私保护”,始终围绕“挑战者”精神。
因为苹果的 “Think Different”传递着勇于突破、挑战常规的创新精神,后续强调 “隐私保护”,本质也是在数字时代对用户权益、行业常规(当时不少科技企业对用户数据保护相对随意 )的挑战,内核是 “挑战者” 精神驱动下对用户价值、行业正向发展的坚守。
美团从团购扩展到本地生活服务,但核心仍是“帮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
2.用户生命周期延伸:
- 母婴品牌Babycare从孕期用品延伸到儿童服饰、玩具,伴随用户成长。
3.技术驱动升级:
- 特斯拉从“电动车”到“自动驾驶平台”,重新定义出行方式。
危险信号: 定位的本质,是一场“舍得”的艺术。当品牌开始盲目追逐热点、跨行业跟风时,往往意味着定位失焦。
品牌定位不是一次性的创意策划,而是一个动态校准的过程。它需要企业回答四个终极问题:
1.我们为什么存在?(使命)
2.我们绝不做什么?(边界)
3.10年后用户想到我们时,会露出什么表情?(心智印记)
4.我们愿意为了聚焦一个价值点,放弃哪些看似诱人的机会?
本文转载请注明出处。禁止二创和洗稿,一经发现将追究责任!!!
以上,如果对你有用,请点个赞点个在看哦,下周见!
End
个人简介
Hi 我是Kimi,一个力求只分享干货的品牌小主管一枚。
关注我,海外营销知识每月更新。(所有分享都是下班后业余时间总结和发布)
(V:kimi20288交个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