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球跨境电商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震荡。
特朗普政府对华加征的“对等关税”政策如同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推倒了美国中小企业脆弱的生存防线,更让中国跨境电商巨头们陷入战略迷局。而就在关税风暴席卷全球贸易链之际,中美高层会晤与红海停火协议又为这场风暴中的幸存者点燃了希望的火种。
前不久,一家在亚马逊上主卖智能家居及无线摄像头的美国品牌Wyze,在X上晒出了第一张关税账单,这批货从中国进口,大约1300个泛光灯,货值16.72万美元,结果关税要付25.50万美元,比采购价高出一半。
Wyze官号直言:“这关税比我们公司任何一位创始人的年薪都高。”

美国品牌晒关税账单图源:X
“关税比创始人年薪还高”的荒诞现实背后,是T86免税政策取消引发的连锁反应。
此前,800美元以下小包裹免税政策让大量中国商品以“蚂蚁搬家”方式涌入美国市场,养活了无数中小品牌。如今,特朗普政府将关税税率推高至145%(中国商品)、45%(越南、柬埔寨商品),直接斩断了低成本供应链的生命线。
美国鞋类行业的集体请愿书更揭示了政策的致命性——包括耐克、阿迪达斯、斯凯奇等大牌在内的76家鞋类品牌联名警告:中低收入家庭依赖的平价鞋履可能面临150%-200%的关税叠加,导致“美国消费者的鞋柜即将清空”。

鞋类巨头请求关税豁免图源:CNBC
更残酷的是中小卖家的生存困境。一位TikTok女孩对着3000美元滞港布料痛哭的视频,折射出无数草根创业者的绝望:弃货意味着血本无归,交税则可能倾家荡产。这种“要钱还是要货”的死亡选择题,正在将大量微型创业者推向破产边缘。
中国卖家:冰火两重天的突围战
当美国卖家在关税泥潭中挣扎时,中国跨境电商巨头们展现出惊人的韧性。
致欧科技选择“向西看”:加速欧洲市场布局,推出高货值产品,试图用品牌溢价抵消关税压力;
安克创新则祭出“三板斧”:清库存、强研发、拓新市,将非美市场营收占比提升至60%;
而Temu和Shein的战术撤退更具戏剧性:前者暂停中国直邮,后者削减美国广告预算,将资源转向欧洲和拉美,上演了一场“东方不亮西方亮”的资本大逃亡。
Temu暂停中国直邮 图源:CNBC
这种分化背后,是中美企业截然不同的抗风险能力。中国卖家手握三大底牌:# 供应链纵深:从义乌小商品到深圳3C电子,中国制造的完整产业链能快速调整生产布局;
# 市场弹性: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年均增速超20%,可对冲美国市场风险;
# 资本厚度:头部企业账上现金储备充足,足以支撑战略转型。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中小卖家正在经历“至暗时刻”。深圳一位年销售额2000万美元的亚马逊卖家透露,其美国站利润已从15%暴跌至3%,若关税持续,明年将裁员40%。这种“大企业吃肉、小企业喝汤”的格局,正在加速行业洗牌。
破局曙光:中美会晤与红海停火
就在行业濒临窒息之际,两道政策曙光穿透乌云。
中国外交部7日消息指,应瑞士政府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将于5月9日至12日访问瑞士,期间作为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将与美方牵头人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举行会谈。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7日在例行记者会上重申,美方近期不断表示希望同中方进行谈判。这次会谈是应美方请求举行的。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亦回应称,近期,美方高层不断就调整关税措施放风,并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希望就关税等问题与中方谈起来。中方对美方信息进行了认真评估。在充分考虑全球期待、中方利益、美国业界和消费者呼吁的基础上,中方决定同意与美方进行接触。
瑞士会谈行程传出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节目中说:“我认为这次会晤旨在降温。我们必须先为局势降温,然后才能继续向前进。”
中美经贸对话的重启,为关税战按下暂停键提供了可能。何立峰副总理与美财政部长贝森特的瑞士会晤,被视为自2023年贸易战升级以来最重要的接触。
更立竿见影的利好来自红海。美国与胡塞武装停火协议的达成,或许能让亚欧海运成本应声下跌15%。对于将欧洲作为战略重心的中国卖家而言,这相当于每标箱节省2000美元运费,为新品推广争取了宝贵的利润空间。马士基航运数据显示,苏伊士运河航线复苏后,中国至欧洲海运时效缩短至28天,比空运更具性价比。
站在2025年的十字路口,跨境电商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创造性破坏”。关税大棒打碎了低成本套利的旧模式,却也催生出更坚韧的全球供应链网络。当卖家们忙着转移生产线,中国卖家们开拓新市场,这场博弈没有赢家,但所有幸存者都将变得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