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社媒千万粉丝顶流网红IShowSpeed(以下简称Speed)自3月24日起开启中国行,凭借无脚本、高互动的直播形式,在YouTube等社交媒体引发空前热度。
自开播以来,Speed在短短两周内涨粉将近150万。其中国行系列直播单场观看量最高达1058万人次,最低570万人次,较此前平均200万的观看量实现400%的爆发式增长。
通过OneSight营销云的“社交聆听”功能,我们对近两周“Speed中国行”在海外社交媒体与互联网的讨论进行了聆听。
其中提及最多的关键词除了“China”、“ishowspeed”主题本身之外,不乏“technology”“smart”“great efficiency”这类词,集中于对中国5G网络、高铁稳定性、无人机配送等技术的惊叹;而“funny”和各类emoji表情则表现出用户对中国街头文化(如广场舞、川剧变脸)和民众热情的正面认知。正如评论所言:“Speed中国之旅让年轻一代见识到了真实的中国”、“之后将会有一大批外国游客涌入中国”“中国之旅是Speed最棒的一趟旅行”……

这些舆情数据背后,暗含着全球化传播的底层逻辑转变:当Z世代用户对传统广告的免疫力持续增强时,真实场景的“信任凭证”比营销话术更具穿透力,文化符号的“情感共振”比品牌宣言更易触达心灵,技术实力的“眼见为实”比参数堆砌更能建立认知壁垒。基于此,我们为出海品牌提炼出三条实战经验:
以真实场景取代“精修叙事”
Speed的直播全程无剪辑、无预设,甚至保留“翻车”片段,反而强化了可信度。
*Speed在长城上偶遇中国大妈一同录制的美颜滤镜版视频在海外社交媒体被津津乐道
美国户外品牌Patagonia曾发起“不要买这件夹克”(Don’t Buy This Jacket)活动,主动揭露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从羊毛采集的水资源消耗到化纤材质的微塑料污染,全部公开展示。他们也曾以“Buy Less, Demand more”作为宣传标语,直言服装行业是导致气候危机最严重的行业之一。这种“自曝短板”的逆向操作,反而让用户感受到品牌的真诚并且增强信任感。
用“文化符号+梗传播”激活年轻圈层
Speed将《阳光彩虹小白马》的争议歌词转化为互动梗,并借川剧变脸、东北花袄等符号实现文化破圈。
*直播中Speed和大张伟合唱
尽管《阳光彩虹小白马》歌曲的歧义来自中文和英文的“谐音梗”,但借助本土化造梗,不仅是本地化文化符号的熟悉感降低文化沟通的门槛,也利用了梗文化的传播特性,让消费者在参与活动的同时,自发地进行内容二次创作,形成病毒式传播。
以“科技赋能”重构品牌叙事逻辑
在直播中,来自中国的新能源跑车小米 Su7 、能斗舞的众擎机器人以及“空投”来的无人机外卖都引发Speed本人和海外观众的惊呼和关注。
*Speed与中国机器人斗舞
海外用户对中国科技的认知从“廉价制造”转向“创新引领”,核心源于Speed在直播中对汽车、机器人、无人机、5G网络等先进科技的场景化展示。先进科技不再是冰冷的数据和看不懂的术语堆砌,而是实实在在真实可感的便捷互动。
例如戴森(Dyson) 在全球市场上以“无声科技”为核心卖点,通过视频和互动展示“静音电机”、“气流倍增”技术等产品原理。通过高质量的视频拍摄和动画演示,消费者可以直观看到其独特技术如何改善吸尘体验。同时,在一些发布会与线上活动中,Dyson利用数字化展示将内部技术过程以3D动画或AR互动形式呈现,使技术复杂性变得直观易懂。
结语
Speed中国行的本质,是一场以“真实”为依据的认知革命。对出海品牌而言,其启示不仅在于内容形式,更在于摒弃“自说自话”的传播惯性,转而构建“用户共创”的叙事生态。出海品牌需意识到,有时候“不完美的真实”也是全球化营销中的利器。让产品说话、让场景说话,往往才能构建更直接和更紧密的联系与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