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两项行政命令,宣布对全球主要贸易伙伴实施 “对等关税” 政策,其中对中国商品加征34%关税,同时终止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货值低于800美元包裹的免税待遇(T86条款),相关措施分别于4月5日和 5月2日生效。据了解,美国设立10%的 “最低基准关税”,对中国、越南、印度等主要贸易伙伴加征更高税率,覆盖机电、纺织、家居等跨境电商核心品类:
其中对中国征收34%的关税,日本面临24%的关税,欧盟20%,越南46%,英国仅为10%,柬埔寨49%,中国台湾32%,日本24%,南非30%,印度26%,韩国25%,泰国36%,瑞士31%,印尼32%,马来西亚24%。税率调整覆盖范围广、力度空前,涵盖多个主要出口国和制造中心。

此外,终止中国(含香港)商品享有的“800美元以下包裹免税”待遇。
自2025年5月2日起,所有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进入美国的中国低价包裹将不再享受关税豁免,需按一般贸易税率申报。美国商务部表示,未来可能将这一限制扩展至澳门地区。
取消进口低价商品免关税待遇 图源:香港电台网站
该政策直接针对近年来高速增长的跨境电商“小包”贸易。据统计,2024年超10亿件中国低价包裹通过T86条款免税进入美国,涉及服饰、家居、3C配件等品类。新规落地后,中国跨境卖家的物流与合规成本恐大幅攀升。
中方强硬回应:将采取反制措施
中国商务部4月3日发表声明,谴责美方“单边霸凌行径”,强调将坚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外交部发言人指出,美国滥用“对等关税”概念,无视多边贸易规则,不仅损害全球产业链稳定,也将推高其国内通胀压力,“贸易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终将反噬自身”。
新关税政策对出海企业形成“双重夹击”:
面对于此,业内人士分析,美国新一轮关税政策对中国外贸企业形成“双向夹击”。一方面,传统大宗商品出口面临34%的高额关税壁垒,远超此前“301条款”税率;另一方面,跨境电商赖以生存的“800美元免税包裹”政策(T86条款)将于2025年5月2日终结,低价商品的出海红利窗口急速收窄。
数据显示,34%的关税税率将削弱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尤其是机电、家具、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分析指出,部分订单或将加速向东南亚、印度等低成本地区转移,全球供应链重构趋势进一步凸显。
T86免税政策取消后,通过直邮小包进入美国的中国低价商品需全额缴纳关税,企业利润空间面临直接冲击。业内人士预估,鞋服、3C配件等客单价低于50美元的商品受影响最大,部分卖家可能被迫转向海外仓备货、本土化运营或退出美国市场。目前,不少跨境平台已紧急建议卖家调整定价策略,并探索加拿大、中东等关税政策相对宽松的新兴市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报告指出,若美国关税政策引发多国报复性征税,全球贸易额可能缩水1.5万亿美元,新兴经济体将首当其冲。摩根士丹利则测算,美国本土通胀率或因关税成本传导再升2个百分点,导致美联储推迟降息计划,加剧全球经济“硬着陆”风险。
面对政策变局,行业建议跨境企业采取三阶段应对策略:
# 短期:优先处理在途订单清关,避免政策切换期滞留风险;
# 中期:探索DDP(完税交付)等合规方案,重构成本核算模型;
# 长期:加速布局RCEP成员国、“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及拉美市场,分散单一市场依赖。
分析认为,新一轮贸易博弈将倒逼中国出海企业加速全球化、品牌化转型,而具备供应链弹性与市场多元化能力的企业有望在变局中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