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同样的产品,别人的文案能让人秒下单,而你的文案却像自嗨?问题可能出在卖点太模糊。今天分享3个把卖点写具体的底层逻辑,看完就能套用。
一 把形容词换成数词
形容词本身是很模糊的,比如“快”“大”“好”这些词,用户很难直观地感受到产品到底多好。但如果给形容词加上数字,情况就会完全不同。
错误示范:
“电动牙刷清洁能力强”
“电动牙刷续航能力强”
高阶写法:
“充电1小时,续航30天”(数字+时间量化)
“每分钟振动48000次,深层清洁牙缝污垢”(数字+动作量化)
实战技巧总结:
遇到“大容量”“高密度”“持久续航”“速度快”这类词时,立刻启动数字转化:
① 用时间量化:“充电5分钟=追剧2小时” / “快速响应=0.3秒语音唤醒”
② 用数量具象化:“1瓶=30颗柠檬的VC含量”
③ 用比例制造反差:“重量减轻50%,容量扩大2倍”
通过这些方法,让形容词不再空洞,而是变得有理有据,让用户能够快速理解和接受。
再比如下面Anker品牌在强调产品体积更小时,使用了文案“Smaller Than Ever. 52% Smaller”,并辅助其他型号的产品图片来对比,这样想要表达的重点就一目了然了,显得直观和有说服力。
二 写细节,别直接说结论
很多人写文案喜欢给产品直接下结论,比如“这个产品特别舒适”,但却没有具体的细节支撑。这样的文案很难让用户信服。
错误示范:
“行李箱特别结实”
高阶写法:
“拉杆经过3000次暴力伸缩测试”
“装满24瓶红酒从台阶滚落,箱子依然完好无损”
实战技巧总结:
当你想写形容词时,先问自己:用户凭什么相信?然后像拍纪录片一样,想象一下产品被测试/被使用的动态过程。从中挖掘细节,用户才能真正感受到产品的优势。
三 用熟悉比喻陌生
有些产品可能会用到一些很专业的术语,比如“超临界流体技术”。这些术语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很难理解。那么,如何让这些陌生的概念变得容易理解呢?
错误示范:
“粉底液采用超临界流体技术”
高阶写法:
“上脸像融化的奶油冰淇淋,手指随便抹都能涂匀”(用食物触感比喻技术)
“粉质细腻度堪比大牌散粉的1/5”(用已知对标未知)
通过比喻和对标,把陌生的概念变得熟悉起来。用户看到这样的描述,就能很容易地感受到产品的优势。
最后:反向检验法
写完文案后做3步测试:
1.删掉所有形容词,看还剩多少有效信息。如果剩下的信息很少,说明文案的支撑不够,需要进一步优化。
2.把文案念给同事听,问TA能否复述出产品特点。如果同事不能准确复述,说明文案的表达不够清晰,需要重新调整。
3. 假想自己是杠精,逐句质疑“真的吗?我不信”。如果文案能够经得起这样的质疑,说明文案的说服力很强;如果不能,就需要进一步完善。
通过这3步测试,我们可以发现文案中的问题,并及时进行优化,让文案更加有说服力。
记住,好卖点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用产品细节搭建出来的。就像健身广告不说“塑形效果好”,而是写:“每天玩30分钟=游泳2公里消耗,半年后牛仔裤扣子离大腿还有3指宽。”数字+细节+熟悉场景,让你的文案更具说服力。
如果你觉得有用,别忘了点赞和分享哦!
End
个人简介
Hi 我是Kimi,一个力求只分享干货的品牌主管一枚。
关注我,海外营销知识每月更新。(所有分享都是下班后业余时间总结和发布)
(V:kimi20288交个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