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数万条listing被亚马逊AI误判删除”的消息迅速在跨境圈迅速传开,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此次事件不仅让众多卖家措手不及,也再次将亚马逊的AI审核机制推向了风口浪尖。
据多家行业媒体报道,亚马逊近期正加大力度对平台上的违禁词进行排查,但在排查过程中大批卖家listing因含有被AI系统误判为违禁的词汇而被删除。
一位地毯大卖表示,其在产品介绍中提及自家产品风格类似“波斯地毯”,这本是一种对产品设计风格的描述,却意外触发了亚马逊AI系统的“敏感神经”。
据了解,亚马逊AI系统错误地将“波斯地毯”描述解读为产品真实来源于中东的波斯地区,进而要求商家提供证明文件。面对突如其来的要求,商家一时之间难以应对,加之亚马逊的回复滞后,最终只能无奈地将商品下架,损失惨重。
“上周我们因为这个原因删除了数万个listing……亚马逊部门在解决案件方面非常无能,许多人花了12-14天才让他们解决问题,这太荒谬了!”
“亚马逊要尝试2-3次才能让每个列表恢复,然后几个月后他们又会误判。”
此类事件并非个例。有不少卖家反馈,他们的listing因含有诸如“Turkish”、“Persian/Persia”、“Moroccan”等地理名词而被AI系统误判为受限商品。这些词汇在跨境电商中本是常见的商品描述元素,却因涉及特定地区而“躺枪”。更有甚者,一些卖家的产品名称中仅包含“波斯语”等语言类词汇,也未能幸免于难,被AI机器人误判为违规。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此次亚马逊大规模排查违禁词,或与平台的贸易管制法律密切相关。亚马逊的贸易管制法律页面明确规定不得销售来自古巴、伊朗、北朝鲜、叙利亚、乌克兰(克里米亚地区除外)等国家的商品。而上述被误判的词汇中,不少与这些受限国家及地区有关,从而导致了AI系统的误判。
但对于卖家而言,这样的解释很难说服他们。卖家纷纷质疑亚马逊AI审核机制的准确性和智能性,认为其过于机械地执行规则,忽略了上下文语境和实际情况。不少卖家表示,他们的产品并未违反任何制裁政策,却因AI系统的误判而营销销量,损失惨重。
面对卖家的质疑和不满,亚马逊方面虽然已有所回应,但似乎并未能完全平息风波。有卖家透露,他们收到了亚马逊的回复称,相关ASIN被标记为受限商品,确实是因为违反了制裁要求。然而,这样的解释并未能消除卖家们的疑虑和担忧。他们担心,在即将到来的销售旺季中,类似的误判事件可能会再次发生,对他们的业务造成更大的冲击。
事实上,这并非亚马逊AI审核机制第一次引发争议。早在今年6月,就有不少卖家反映其非受限产品的listing遭到了误判。这些商品被错误地归类为活体植物等受限类别,虽然随后大部分被误判的listing已陆续自动恢复,但仍给部分卖家带来了不小的损失和困扰。
总而言之,对于卖家而言,在享受亚马逊平台带来的便利和机遇的同时,也必须时刻关注平台的政策动态和审核机制的变化。特别是在备战销售旺季的关键时期,卖家更应加强自查自纠工作,确保产品描述和关键词的合规性避免触及AI审核的“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