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上涨和能源危机让新能源成为了香饽饽,电动出行产品不论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当之无愧的性价比首选。
在国内,各类电动汽车和“小电驴”四处可见,但却鲜少见到E-bike和电动滑板车,它们最多只是作为玩具出现在大家的朋友圈中。
然而在欧美市场,E-bike却是近两年最受欢迎的产品,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时尚单品,Justin Bieber、Will Smith等明星都对它爱不释手,纷纷骑它出街。
Stastia的数据显示,2022年E-bike全球市场规模突破360亿美元,并且将以10%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到2025年,欧洲、美国地区的E-bike销量合计将突破1000万辆。
由于E-bike目前在国内市场还算是小众产品,因此不少厂商便将目光转向了国际市场。作为自行车出口大国的中国,在E-bike方面的实力也相当强劲,2022年我国ebike整车出口量达996万量,同比增长121%。
市场需求大、客单价在1000-4000美金之间的E-bike对于国内厂家来说是不可错过的商机。
今天就让小编带你了解E-bike在欧美国家大火的原因,以及出海品牌能够从哪几个方面发力破圈!
E-Bike为何大火?
产品优势
E-bike的中文名称是电助力自行车,是一种人力和电力混合的交通工具。它保留了自行车的结构,支持人力骑行,但又有电机助力,遇到复杂的路况和较长的车程时,骑行者会更加轻松。
在功能方面,E-bike既能满足运动骑行的需求,又比自行车更加实用、省力;而在体积上,它又比国内流行的“小电驴”更加轻便,适合城市骑行、户外越野等多个使用场景,更加适合习惯将骑行运动作为休闲项目的海外消费者,因此广受欧美国家消费者的喜爱。
疫情推动
全球疫情对于E-bike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21世纪初,由于非典疫情的影响,全球E-bike销量同比暴涨150%,达到400万辆,E-bike从此在海外市场逐渐流行开来。
而近几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范围内消费者的出行习惯都有所改变,为了降低被感染的风险,多数人都更偏向于自行车和E-bike等交通工具。
新冠疫情爆发的2020年,E-bike销量同比增长29%,突破4700万辆,可以说是近年来E-bike市场增长的新起点。
在海外市场中,增量最明显的莫过于欧洲和美国市场。由于欧洲地区本身就流行骑行文化,加之欧洲地区的地形相对来讲山地较多,因此对于E-bike来说称得上是发展的风水宝地。
欧洲自行车协会的数据显示,2020年欧洲E-bike销量约457万辆,增速为30%,未来五年内的销量至少突破700万辆。
而美国市场如今的E-bike渗透率虽然较低,但受到疫情影响,加之政策对E-bike友好,2020年E-bike在美国也迎来了春天,销量达到81万辆,E-bike渗透率也超过4%,并且近年也在不断上涨中。
政策影响
除了产品本身的优势和疫情推动,欧美国家对于E-bike的政策也极其友好。欧美国家对“小电驴”的审核十分严格,还需要上牌照买保险,反之对于E-bike,则是各种鼓励和扶持。
以美国为例,目前已经有30个州通过了E-bike三级分类系统方案,政府也推出相关扶持政策,购买E-bike可享受折扣或税收优惠,各项补贴高达数十亿美元。
尽管美国如今的E-bike渗透率远不如欧洲市场,但有了各类政策的支持,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产品突破口
E-bike发展历史相对较久的海外市场并不缺少优秀的品牌,例如在北美比较知名的Rad Power Bikes和Super73。
但对于出海商家来说,在欧美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前有在国内名气相当之大的捷安特和雅迪,后有在海外市场饱受好评的大鱼智行车和去年完成千万美元融资的URTOPIA,只要找准突破口,中国品牌也能在海外市场“卷”出一片天地。
而小编认为,对于E-bike出海来说,出圈的法则也是“老三样”,即产品性能、外观设计以及合理的推广策略。
产品性能
竞争如此激烈的E-bike市场,格外需要厂商们在E-bike的性能上多下功夫。
电动助力车的研发空间其实很大,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和使用场景就能够挖掘出产品的核心卖点。
例如出海E-bike品牌URTOPIA就主打运动型E-bike,采用碳纤维车身,主打轻量化,完美迎合了喜爱户外骑行的消费者需求。
与此同时,URTOPIA的E-bike还带有智能系统,与品牌开发的手机应用程序相结合,为用户提供了更加舒适愉悦的骑行体验。
来自加拿大的Pedego则在人群定位上十分细化,定位爱好骑行但是体力有所下降的中老年人,完美发挥了电助力自行车的特点。
Pedego的整体设计更加人性化,侧重舒适与实用,增加了储物车篮和软坐垫,十分符合中老年人的日常需求。
除此之外,还有专注于户外越野的eCells和打猎专用的Quiet Kat,针对的都是硬核户外运动爱好者。
过硬的质量对于竞争激烈的E-bike市场来说已经是标配,因此更加要在性能上做更加细化的升级,并且针对具体的用户需求研发产品,才能更好地戳中消费者,精准圈钱。
外观设计
E-bike最主要的使用场景无非是户外越野和城市骑行,而对于都市丽人来说,实用性反而不是最主要的,外观好看才是首位,因此外观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产品突破口。
美国E-bike品牌Super73就主打复古风格,将E-bike设计成摩托造型,在一众还停留在传统自行车形态的E-bike中脱颖而出,成为明星潮人凹造型的不二之选。从Justin Bieber到韩国巨星权志龙,都是Super73的忠实用户。
除了酷似摩托车的造型,Super73还经常从流行文化和知名影视IP中汲取灵感,甚至还玩起跨界联名。
几年前推出星球大战车款引发轰动,2021年又与知名奢侈品牌Saint Laurent推出联名车款,简约大气的设计俘获了一众时尚人士;近期品牌甚至与新晋潮牌Verdy联名推出配色大胆的新车款,一看就是年轻消费者的取向。
Super73的创始人之一是拥有1000万粉丝的油管红人Jesse Wellens,这么一看,品牌走在潮流前线、堪称流量密码的设计也并不令人意外。
除了走炫酷路线的Super73,市面上也乏走简约都市风的E-bike。例如来自荷兰的VanMoof,极简的车型设计一直为消费者所称道;而刚刚拿到10亿融资的出海品牌Tenways,也凭借都市简约的风格在E-bike市场实现差异化。
在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人们对于产品的追求并不仅仅限于使用价值,观赏性也是让消费者掏腰包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因此对于想要出海的E-bike商家来说,外观设计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已经有一众品牌将审美标准提高了,如果不在设计上发力,就有可能“石沉大海”。
红人推广
与其他品类一样,E-bike想要卖得好也需要营销和广告的加持,近年来逐渐成为主流的红人营销自然少不了。
E-bike的红人营销推广思路主要有两种:寻找专业垂类博主拍摄测评内容;或是与其他类型的博主合作,着重体现E-bike的使用场景与体验。
第一类可合作的垂类博主是专业的E-bike或机车类产品测评博主,这类博主往往能够更好地陈述与展现产品的性能,且在粉丝群体中可信度较高,能够有效引导消费者购买产品。
例如Super73就与CNET合作拍摄了Super73 RX车款的测评视频。CNET是一家聚焦于电子产品和汽车测评的媒体,在YouTube拥有359万粉丝,面向的观众群体对E-bike的接受程度和感兴趣程度相对较高。
该视频从结构、性能、使用场景等多个方面对产品进行了详细讲解,给予观众购买建议,也使正在观望的消费者能够对产品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产品。
另一类可合作的垂类博主则是极限运动方向的博主。
出海品牌大鱼智行车DYU就曾经与专注极限运动内容的自行车博主Little Harry合作,博主以自行车重度用户的视角展示和讲解了产品结构和性能,随后骑着DYU的产品展示了一系列高难度动作。
这类内容相较于科技视角的测评更加具有观赏性,面向的潜在消费者是对骑行运动感兴趣的群体,也非常精准。
同时,通过高难度极限运动,更能够展现E-bike在性能上相比于传统自行车的优越性。
第三种类型的红人合作,便是小编在上文中提到的,并不聚焦于专业内容,而是着重体现产品的使用场景与体验。
例如来自瑞典的E-bike品牌CAKE就出现在了当代潮流艺术家Daniel Arsham的Instagram账号上。Daniel展示了海边骑行的惬意时刻,完美展现了E-bike在日常休闲中的用途。
Daniel Arsham在Instagram拥有135万忠实粉丝,是IKEA等品牌竞相邀约合作的对象。CAKE选择与潮流艺术家合作,不但展示了产品的使用场景,也触及到了更广泛的潜在受众。
结语
尽管在国内并不普及,但E-bike在欧美市场的发展势头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近年来也有不少出海E-bike品牌获得千万甚至上亿融资,电助力自行车在国际市场的发展前景不言而喻。
对于出海E-bike而言,不但要着力精进产品与外观,合适的红人推广策略也能够帮助产品在激烈的竞争中杀出重围。
而深耕欧美市场、拥有海量资源和丰富合作经验的SocialBook,也希望为出海E-bike助力,增加品牌曝光,拿下海外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