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抖音(老魏聊跨境)上发的一条视频里,围绕直播间粉丝提问到的“服装类目怎么投广告”我做了提醒,服装类目受SKU太多、季节性明显、中西审美观差异等因素,备货数量多、退货率高,建议在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尽量不选服装类目,如果已经选了呢,或者自己本身是工厂而只能选择服装类目呢,那在广告投放上,我建议尽量能够聚焦于单SKU投放。
一方面是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分散预算会导致广告投放像撒胡椒面,看似每个产品均沾,但往往因为火候不够,而大部分的表现都不好。
另一方面,基于亚马逊防霸屏机制,系统不会把流量(坑位)都同步的分配给单一卖家,如此一来,如果对同类产品的多个SKU投放广告,即便各个SKU的权重相同,亚马逊的流量分配也是给A则不同等给B,这样的话,在一定程度上,也就造成了广告浪费。
在这期视频里,我讲到在选择SKU投放广告时,提到一点,“最好选择符合大众审美观的SKU进行聚焦投放”。
然后,有观众留言:你说的并不对,你没做过服装,不要这么说,服装的审美是聚焦不了的。
显然,这位留言的观众应该是服装类目的卖家,但他的观点是否就对呢?
我认为未必。
服装类有没有比较一致的大众审美观?我的理解是有的。
比如说,从颜色的角度来说,黑色、白色相对于紫色来说,就更符合大众审美观,从款式的角度,基本款的牛仔裤就比“有洞洞”的牛仔裤更符合大众审美观。
当然,如果你要说自己就是想细分针对喜欢紫色的、喜欢洞洞的用户群体,那是另说。
在讲到服装类目时,我经常提醒同学们,大家有没有留意和思考过,为什么柳井正凭着优衣库而成为日本首富(曾经)?直接原因当然是优衣库销量好、销售业绩高。但为什么优衣库的衣服可以卖得那么好?在别的服装店,消费者习惯于“买一件”,在优衣库的收银台前,你可以看到,很多消费者提着购物篮、推着购物车,“买一篮、买一车”,为什么?
我个人的观察是,之所以消费者在优衣库一次买多件,主要原因有三点:产品多属于基本款、产品质量中上等、产品售价中等偏下。
产品属于基本款,就意味着在日常生活中有更多的应用场景,可以随时穿,成了日常生活中的刚需;产品质量中上等,意味着不用为质量担心,不致于穿的过程中糟心失望;产品售价中等偏下意味着大多数消费者可以承受。正是这三点,让消费者在做购买时觉得“多买几件”也OK。
你看,原本是个性化选择很浓的服装类目,优衣库也把它做得偏刚需。
所以,回到文章开头那个观众的留言,服装有没有符合大众聚焦的审美呢?答案是肯定的。
我曾给想做服装类目的卖家建议,如果你实在想做服装类目,在西装、礼服和睡衣之间,我建议你选睡衣,最好还是那种浴袍式样的睡衣。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睡衣,在家晚上穿,款式不需要太多,浴袍式的,大一点小一点都能穿,消费者对产品尺码也不会那么敏感,如此一来,可以少量几个SKU就满足了大部分潜在用户的需求,可以把多SKU选择的非刚需变成了少SKU选择的刚需。
但我写这段文字的目的还不仅仅是想讨论服装类目的选品问题,我更想讨论的是我们在接触一个信息的态度和反应。
总有一些人,抱有满杯心态,不接受新事物和新观点,无论什么样的新信息进来,他们都会用自己固有的思维和认知来反驳,这种人,总是在无意中就愤世嫉俗,他们还觉得是为了别人好,但客观上,他们自己是很难有成长的。
在接受新事物上,我更倾向于另外一种态度:遇到新事物和新观点,先假设是正确的,然后思考,这些观点和建议有哪些可以为己所用,如果应用,可以给自己带来哪些进步,同时,在应用中会有哪些潜在的风险,然后再接着想,这些风险自己是否有能力将其规避。
经过上述的思考,你对这些新事物新观点的理解就和别人不一样,你的认知也有了提升,个人也有了成长。